孩子|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只做一件事就够了,胜过一万句道理 !
说实话,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内心是什么样的状态?是焦躁不安,直接一顿脾气甩过去,把孩子震慑住?或是能够管理住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脾气?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在这二者之间徘徊。努力让自己变成能够管理情绪的父母,可这条路,注定很难走。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想狂揍孩子一顿?如若真诚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父母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几天,儿子感冒了,可能是不舒服的缘故,情绪很容易崩溃。我明明没有批评他,只是说话的声调高了一点,他也会显示出一副生气的样子。本来为他操心不已的我们,心里未免也会来气。中午他在给练习册上的菜园摆放栅栏时,我凑过去,用手扒拉了一下他的书,想看看他做得怎么样了。没想到我把他刚刚拼好的几个栅栏弄乱了。“我好不容易拼好的!”只见他哇哇大哭。我见到他的情绪已经失控。“我不是故意的,真的没注意到你拼了哪几个。”我跟他解释。一般听到我的这个解释他会平静一些,可今天根本就没用。我几乎感觉到他的哭声装满了整个屋子。看到他边哭边咳,我又忧心他的嗓子会不会又哑掉。当时,我内心真的想发一通脾气,这样他就能被我震慑下去,变得听话,至少不会哭成这样。可我转念一想,还是忍一忍,继续跟他解释:“我没有弄丢你的材料,也没有弄坏它们,你再拼一下就好。”然后又跟他道歉。他又哭了几下,竟然停下了。我也几乎快崩溃了,想着还不行就先离开一下,让自己冷静冷静再回来。看到他在那儿平静,庆幸我没有发脾气。因为他有什么错?是我把他的东西弄乱了,让他失控了。很多妈妈说,养孩子应该就是这样,总是有这种快崩溃的状态,不知道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 孩子|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只做一件事就够了,胜过一万句道理 !】
很多时候,孩子发的脾气藏着很多成长的小秘密。很多妈妈跟我说,你儿子真幸福,有你这样的家长,脾气好,办法多。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其实很惭愧。其实,我哪里有什么方法可言,仅仅是我花了足够的时间来尝试。而且我的脾气很不好,是急性子,有时也会跟孩子的情绪磕碰在一起。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常常过于急躁,恨不得马上就把这种坏的感觉摆脱,根本不愿意去面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最容易引起众人的不满。哪怕是周边听到的人,都有愤愤不平的,所以对你的孩子指手画脚,说你的教育方法不当,孩子应该怎么怎么教。教养差的人甚至还帮你训起了孩子,那种糟糕的感觉会瞬间把你包裹。怎么就这么不听话?我得想法子让他停下。妈妈们天生的耐心能帮孩子省去很多伤害。可是到了爸爸手上,性格急躁的爸爸往往就忍不住大吼大叫。我真的觉得,不吼不叫,才是父母的试金石。大吼大叫只会让父母的效用降低。
文章插图
那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办?首先,我们不能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而要让自己能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如同看黎明的天空一般——有的人看到那黑夜将太阳层层压住,眼里只有黑夜;而有的人却看到了黑夜后面的光明,眼里全是光芒。我们看孩子,也是如此。当你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光芒,那孩子肯定也能从你的眼睛中看到闪闪发亮的自己,而不是那个总是被人责备打击的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需要借助另外一个人对焦虑的容纳能力来释放压力。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可以容纳对方的负面情绪,并在做了一定的过滤以后,就不再具有伤害性,而且产生负面情绪的这一方也会变得积极起来。对孩子来说,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导致情绪无限放大,所以总会给人一种喜怒无常的感觉。对家长来说,情绪识别能力往往高于孩子,那么就需要作为情绪容纳方,对孩子多一点的耐心和包容。
其次是父母要经常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提的要求过分吗?因为你的期望和孩子的现状差距越大,你的失落感就会越大。不安和焦虑就会占满内心,暴躁的脾气如同洪水一样。比如有一位妈妈跟我说她吼了自己的儿子。因为背英文单词,背了两个小时,自己都能背诵了,但是儿子还是背不过去。她差点气晕过去,为什么会这样?我能想象她的那种状态:恨铁不成钢啊!失落感和焦虑夹杂。可她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而是用自己来跟孩子对比。这是不公平的比较。有的妈妈会把孩子拿来跟同学比,觉得这是公平的比较。可实际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一样,而且特长也不一样。做父母,也得常反思,自己真的尊重孩子吗?很多时候,父母会催孩子快点快点,而孩子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快了。父母继续催促:你再快点!孩子心里会想,我到底要多快呢?不如给他一个参考时间,比如一分钟。父母必须去努力地读懂自己的孩子,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弄清楚发脾气的原因。真正懂孩子的父母,常常能将问题于无形之中解决。3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建议以“转移注意力,找到既巧妙地顺从他的感受,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准则。比如,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洗完澡后不想穿衣服,我会允许他光着身子去被子里面滚几圈,我知道原因是他喜欢被被子裹着的感觉。然后,等他心情好的时候,就一把搂过来,说还不穿衣服,可能会被蚊子咬屁屁,这时,他会配合。如果一开始就强迫孩子去做,规定如何如何,压制、威胁孩子顺从,只会让孩子的情绪紊乱。当孩子慢慢地长大,他们的能力会提升,也能应付很多挫折,这时的孩子其实智力发育已经很完整了,只是情绪上的控制能力及表达能力还不强,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引导。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