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禅"乐不思蜀"真的是一种智慧吗?( 二 )
文章图片
假如刘禅真是在装疯卖傻,也就是说他在司马昭面前演戏,试想,这是要多么高超的演技?司马昭连他后面的话都听出来是郤正的口气,刘禅那点点本事,又怎能骗得了司马昭!
所以,真实的情况,只要刘禅没有复国的行动,司马昭就不会杀他 。而刘禅是在魏国军队还没有到达成都时就已经投降了,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指望他回去复国?
3.司马昭为什么不杀刘禅和原来蜀国的大臣呢?应该说是各有原因吧 。
从刘禅来说,他既不是司马昭关注的重点,又可以成为昭示天下的榜样 。司马昭关注的重点是魏国的皇帝曹奂,一个投降了的皇帝,其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和手里的这个魏国皇帝相比的 。但这个投降的皇帝是有用的,那就是对东吴的示范作用 。因为这时候吴国还没有亡,留着刘禅,就会给东吴的皇帝以及大臣一个很好的示范 。所以说,一个没心没肺的刘禅,是最符合司马昭的要求的 。假如把刘禅杀了,东吴的人还会考虑投降一事吗?有人还拿东吴孙皓的例子和刘禅相比,其实这两者根本就没法比 。
文章图片
孙皓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投降,死于太康五年(公元284),而这时候,刘禅已经死了十三年 。孙皓死的时候,司马家已经篡魏第二十个年头了,吴国投降也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这个时候的曾经的敌国皇帝,还有用吗?设想一下,假如刘禅处在孙皓的时间点上,郤正也让他装,刘禅也按照郤正叫他的说:“我很想念蜀国,那儿有我父母的坟墓啊!”已经做了二十年皇帝的司马炎会不会借机会说:“好啊!我成全你,你就永久地在地下陪伴着你的父母吧!”
对于臣子也是这样,归顺的就用,不归顺的才杀 。无论是东吴还是蜀国,都有人在晋朝时为官,也都有人因为不愿意做贰臣而自杀和被杀 。比如说那个谯周,《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当时晋文王(司马昭)担任魏相国,由于谯周有保全蜀国的功劳,就把他封为阳城亭侯 。晋文王又下达文书征召谯周,他出发后到了汉中,被疾病所困不能再往前走 。……晋国新帝(司马炎)继位后,接连把诏书下达到谯周所在的地方官府,让他们敦促谯周出发 。谯周这才带病前往洛阳,泰始三年时到达 。谯周因病卧床不起,朝廷就到他家任命他为骑都尉,谯周说自己没有功劳,请求交还爵位和封赏的土地,朝廷都没有答应 。”你看司马氏对谯周是多么的厚重!如果不是谯周有“全国之功”(劝刘禅投降),他会这样被司马氏看重吗?
文章图片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司马氏的需要,而司马氏的需要,不是一个装疯卖傻的刘禅,而是一个无心无肺的刘禅 。同样的情况,司马昭也是在强调刘禅的无“情”,而不是强调的“义”,更不是强调的“廉耻” 。郤正的话也同样是在“情”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大家都强调的一个“情”字,与政治无关,也与智慧无关 。如果一定要说这是刘禅的智慧,那么,这种无情、无义、无廉耻的智慧,我们永远不要也罢 。
- 三国|为何关羽被杀刘备哭晕过去,而张飞被杀只说了一句"三弟休矣"?
- 曹植|曹植怎么死的?曹植死亡真相揭秘
- 三国|三国中哪位武将情商最高,人缘最好?
- 三国|曹操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各路诸侯都在忙着做什么?
- 三国|三国中诸葛亮不为人知的关系:和庞统是亲戚,与徐庶是同学!
- 三国|如果吕布听陈宫的话,用好张辽高顺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局?
- 三国|徐庶进曹营之后,真的一言不发吗?
- 三国|孙坚为什么要依附袁术?孙坚为什么要给袁术当部下?
- 三国|黄权投降曹魏,为何刘备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感到内疚?
- 三国|有着雄心壮志的孙权,为何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称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