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 我国古文当中为何常有“通假字”?原来都是封建迷信在作祟( 二 )


流字最早见于金文 。后来的隶书个楷书文字中,加点和不加点的写法都有存在 。王羲之流特别喜欢不加点的写法,《兰亭集序》中的两个流字都未加点 。后代名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五个流字就都未加点 。
另外,加点的在字也常见于古代碑贴 。所以“风流宛在”的写法其实只是书法家的常规操作,绝非错别字,亦非特别寓意 。
很多所谓古人书法中的错别字,可能都是看客对作者用意误解 。这些情况只是因为民间手写的跟字书写法不合 。大部分书写者又为了显示自己古文字功底深厚,故意采用已经被淘汰的古体写法,也算得上是东亚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至于各种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也进一步证明字体被淘汰后的“生命力”是多么乏善可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