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贤慢士傲贤慢士什么意思?傲贤慢士典故出处介绍

东汉末年,刘璋担任益州牧掌管整个益州 。但是刘璋性格懦弱,而且实力弱小,他的部下张松打算暗地里叛变刘璋,联合曹操夺取益州 。但曹操却丝毫不看重张松,也让张松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于是怀恨在心转投决定联合刘备 。当然,张松叛变肯定是因为刘璋太弱,根本没有保护益州的实力,但张松后来究竟是想联合谁,这段可能是被演义过 。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傲贤慢士”,就出自其中,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傲贤慢士傲贤慢士什么意思?傲贤慢士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图片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是在张松出使许昌之后 。故事的主人公是张松 。原文如下:
松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 。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玄德曰:“备安敢当此?刘益州亦帝室宗亲,恩泽布蜀中久矣 。他人岂可得而动摇乎?”松曰:“某非卖主求荣;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 。松此一行,专欲纳款于操;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明公先取西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 。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松愿施犬马之劳,以为内应 。未知钧意若何?”
傲贤慢士傲贤慢士什么意思?傲贤慢士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图片
按照小说的情节介绍,刘璋得知张鲁即将举兵入侵,惊慌不已 。益州别驾张松提出与曹操结盟,方可粉碎张鲁的计划 。刘璋急忙派张松出使许都,却不料张松暗藏西川地图,打算将此图献给曹操,让曹操夺取益州 。不过,张松在许都却遭到曹操的冷遇 。张松一怒之下当面讥讽,被曹操赶走 。
张松离开许昌返回益州中,经过荆州,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隆重款待,张松认为刘备才是仁义之君,决定将西川地图献给刘备,并建议刘备尽早夺取益州 。也就是在张松与刘备交谈之时,张松痛斥曹操,其中就使用了“傲贤慢士”这句成语 。
傲贤慢士傲贤慢士什么意思?傲贤慢士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图片
“傲贤慢士”这句成语的意思是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
关于张松这个历史人物,我之前在“三国谋士系列”当中有详细介绍 。历史上的他之所以背叛故主刘璋,主要是因为他认为以刘璋的暗弱难保益州的平安 。那么,他打算依附的到底是刘备还是曹操呢?这个问题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介绍 。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当他在许昌被曹操羞辱后,他才最终决定依附刘备 。从《三国志》等史料来看,张松是在许昌遭到曹操的怠慢后才决定投靠刘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