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满汉全席的起源是怎样的?如何而来的?

【满汉全席满汉全席的起源是怎样的?如何而来的?】在中国关于满汉全席的食品文化的起源,在民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的人说,是清朝民间商人们为了赚钱和盈利而想象中编造出来的;还有的人认为是清朝皇帝所举办的国宴;更多的热则认为是清末慈禧太后为了奢华的饮食而做出来的排场 。那究竟这些说法正不正确呢?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揭秘满汉全席的起源吧 。
满汉全席满汉全席的起源是怎样的?如何而来的?
文章图片
满汉全席是孕育于满族入关,定鼎北京这个政治历史的背景中,其渊源可以追述到康熙以后清宫中的“满席”和“汉席”,最初在一些上层官府中盛行;乾隆下江南的时期已在民间的市肆酒楼饭店中流传 。
清入关后,开始时,他们的饮食习惯还保持着传统的民族特色 。随着清王朝的强大和昌盛,满族统治者在饮食上大大考究起来 。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朝局鼎盛 。据《大清会典·光禄寺则例》记载:当时光禄寺举办的各类宴席中,已分为“满席”和“汉席”,其中满席分为六等,汉席分为三等,每等满席和汉席所用的原料的数量,饽饽用料定额,干鲜果品定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
光禄寺办的各种宴席,或是满席,或是汉席,满汉共宴的情况是没有的 。从清代史籍和目前出版的有关回忆清宫帝王的生活资料中叶没有满汉共筵的记载 。可以想见,在民族等级森严的清宫中,清朝统治者是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把其他民族与满族并列一起的 。
满汉全席满汉全席的起源是怎样的?如何而来的?
文章图片
乾隆甲申年间(公元1746年),江苏省义征县有位叫李斗的人,著了一本《扬州画舫录》,其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这可以说是关于满汉全席最早的记载 。这部书是李斗身居扬州期间,根据自己“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写成的 。扬州当时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又是乾隆皇帝多次游览的地方,因此,满汉全席在当时的扬州出现是不足为奇的 。另一部记载满汉全席的书,是乾隆朝诗人袁牧做著的《随园食单》 。其中说道:今官场之菜……又有满汉全席之称……用于新亲上门,上司入境 。由此可见,满汉全席最初的形成大约在乾隆时期,最初是始于官府之中 。
清朝中叶,豪华的宴会在官府中风靡一时,满,汉官员之间经常互相宴请 。满官宴请汉官用汉菜,汉官宴请满官用满菜 。这种作法曾引起一些非议,诸如“忘其本分”,“格外讨好”等(见袁牧《随园食单》) 。因此,后来就将满汉全席有选择的汇聚于一席,以示不分彼此 。一些外出上任的官员,多带有技艺高超的厨师,于是又将这种形式传到外埠,并在流传中不断吸取各地民间筵宴和饮食中的精华,以致又有“小满汉席”,新满汉席等之分,其中还有藏,蒙,回等民族的菜肴 。这种格式的宴席,是与当时清朝统治者的绥靖政策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