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们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学习就被家长视为最重要的任务,成绩成了衡量孩子优劣等级,甚至前途未来的尺码和标准。可以说,在现行教育制度下,中国孩子背负的学习压力很沉重,父母也不堪其苦。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痛苦的事业,孩子们要熬过十年寒窗,才换来金榜题名时,这个漫长的“马拉松”赛道上,疲惫和厌倦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就算是学霸也不例外。
文章插图
01考研名师张雪峰:孩子不愿学习,带他去这4个地方
著名的考研名师张雪峰老师曾说过,当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家长不妨带他去4个地方转转:公交车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
通过观察这4个地方人群的不同面貌,让孩子能明显看出,有钱人和中产、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同档次,不同等级,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应该去努力追求哪种生活,孩子自然会有学习的动力。
文章插图
很多家长都觉得张雪峰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
【 当孩子厌倦学习的时候,别带他去火车站飞机场,应该带他来这里】02爸爸为唤醒厌学儿子,带儿子来到这3个地方,效果不错
有一位父亲,早年间下海经商,很少陪伴儿子,妈妈也工作很忙,儿子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儿子上初二时,结交了几个不好好学习整天混日子的朋友,渐渐迷上了游戏,从优秀班降到了普通班。爸爸这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放下工作,把儿子接到了身边。
儿子已经开始厌学,拿起书本就犯困,冒出了退学的念头,经常跟爸爸发生争吵。
爸爸对儿子说:“我带你去几个地方,如果回来之后,你还是想退学,我支持你。”
文章插图
1)劳务市场
爸爸带儿子来的第一地方,是劳务市场,这里汇聚了众多寻求就业机会的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他们穿得很差,脸上神情麻木、呆滞,但时刻有种警觉,一旦人走过来,一群人就会围上来问,老板,要人吗?有活吗?
对他们来说,能赚一点是一点,光是生存就已经让他们拼尽全力了,什么尊严、体面都是没法考虑的东西,眼前这碗饭能吃上就不错。
他们没有学历、没有高超的技能,更没有背景没有支持,只能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
在未来社会中,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如果不学习,没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社会淘汰你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会跟你打。
文章插图
2)医院
爸爸又带儿子来到医院,同时看望了一个正在住院的老朋友。住院区里随处可见的病人,还有在走廊上搭行军床甚至打地铺的家属,都给了儿子极大的震撼。
有的病人甚至连病房都没有,一个床位都有好几个病人排队等着。
这些家属舍不得去住医院附近的宾馆,因为省出来的钱,就意味着亲人能用更好的药,效果更好的治疗手段。
缴费单上惊人的数字,一天天攀升,一场大病就能让一个中产家庭变为赤贫。医院是不会让你讨价还价的,就像《我不是药神》里面说的:钱就是命,命就是钱。
马未都曾说过,在病痛面前,人是最没有尊严的。
爸爸对儿子说:“我并不指望我老了,你会孝敬我,但你至少要保证,在你自己年老的时候,有能力对抗疾病,能有尊严地活着。”
文章插图
3)特殊教育学校
父亲带儿子来的最后一站,是特殊教育学校,这里全是残疾孩子。父亲给他们送来了一批物资,能帮他们过个不错的中秋节了。
这些孩子有的是聋哑人,有的是盲人,还有少数是智力障碍。但每个孩子都在竭尽所能地学习,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那么诚挚,绝对不是装出来。即使是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仍然在学习简单的一技之长,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自食其力。
儿子看到这儿感动哭了,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福,他所厌倦的校园生活,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这位父亲后来说,三个地方转下来,儿子默默背起书包,重新走进了学校,远离了那些朋友,也放下了游戏,再也没有提退学的事,而且学习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
文章插图
03父母学会适当的“刺激”,让孩子认清生活的本来面目
孩子整天被关在校园中,生活圈子狭窄,眼界不开阔,看不到学校以外的世界,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看到头顶上一小片天,就以为是整个世界。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