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中国电商SaaS,为什么没跑出巨头?( 二 )


殊途同归的下跌,背后是相似的因素。总的来说,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让盈利的不确定性雪上加霜。
第一,对平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电商SaaS对平台来说,不是“没你不可”。
电商SaaS成长于巨头的生态之中,而当巨头在电商业务壮大之后,会自己选择将权利收回,这对电商SaaS来说,是不可控的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快手对有赞的影响。
白鸦在演讲中表示,原本快手平台为其带来了四成GMV。2020年一季度,快手带来的GMV占比降至20%。2021年11月,快手正式对有赞、魔筷执行第三方断链操作,快手直播的红利走到了尽头。
微信和微盟、有赞有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依赖性正面作用更大。而当微信在电商方面有进一步的举动时,有赞和微盟很容易受到打击。
2020年6月,微信小商店内测消息传出。
微信小商店的功能比较简单也比较初级,为的是让小商家可以实现无门槛、低成本开店,至于后续的营销、订单、销售、客户管理等等环节,还是需要更专业的SaaS服务商来完成。尽管如此,还是引发了微盟和中国有赞股价的大幅下挫。
shopify|中国电商SaaS,为什么没跑出巨头?】第二,互联互通打掉了部分增量市场。
互联互通的情况下,各自平台上的流量天花板被暂时打开,多平台开店的需求放缓。对于已经多平台开店的商家来说,选择同一套运营工具会更便利。
有赞、微盟作为开店和店铺管理工具的功能被削弱,广告投放、精准营销等偏效果向的功能更被看重,要求更高了。这对有赞的打击更甚于微盟。
第三,续费率低。
有赞科技的招股书所载的期间里,从未实现盈利,2021年之前处于减亏中,2021年上半年亏损扩大,为2.99亿元,在此前文章《关键指标下行,有赞的故事不好讲了》中,市值榜指出有赞距离盈利还有很远的距离。
微盟的业绩波动幅度较大,2019年盈利3.11亿元,2020年又亏损11.7亿元,如果以经营溢利来看,则在盈亏线上徘徊。和有赞相同的是,2021年上半年,亏损也在扩大。

shopify|中国电商SaaS,为什么没跑出巨头?
文章插图

难以盈利的背后是,电商SaaS尚处于烧钱换增长的阶段,收入的五六成被用于获取客户。SaaS产品前期投入较高,续约率是能否盈利的关键。
大客户容易产生更大的价值,但一来容易获得平台流量倾斜,二来交付和服务较重,也会有个性化的需求。小客户对产品要求虽然较低,但小客户的生命周期普遍不长。
多重因素之下,电商SaaS把客户做成持久生意的能力较弱。
叠加2020年的高景气,有赞科技在2021年上半年流失率上升12个百分点,转化率下降2个百分点。
作为电商SaaS,微盟和有赞能发挥的空间正在缩减。这两家公司也在各自寻找出路,比如微盟的广告业务变成特色,有赞调整了事业部,将前台业务拆分成社交电商、新零售、美业、教育、All value五大事业部。
两家公司的做法,要么是扩大领域,要么是增加服务种类,离纯正的电商SaaS越来越远。那么私域电商这一概念到底是否成立?在电商SaaS的业务范畴之内,微盟和有赞还有没有机会?
03 中国有没有Shopify?
凡上市,总要讲一个故事。想要故事更动听、更深入人心,必须有关键词。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标一个高于自身的行业前辈,如“下一个特斯拉”“中国的UPS”“中国的优衣库”。既能彰显自身追赶先进的决心,又易于传播。这在饭圈叫提咖,也叫碰瓷式营销。
有赞选择对标Shopify,事实上,凡是电商SaaS,都将Shopify当做标杆。
Shopify的创始人这样定位公司,“亚马逊想建造一个帝国,而Shopify正在试图武装叛军”。截止2022年2月10日,Shopify市值为1163亿美元。
Shopify所做的正是为中小商家提供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平台,而不是间接通过亚马逊来获取流量。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自建网上商店,Shopify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从2017年到2020年,三年收入增长超过3倍。
随着知名度和客户粘性的提升,Shopify不需要再花大力气推销自己,销售费用率逐年下滑,现在已经低于20%,也实现了盈利。

shopify|中国电商SaaS,为什么没跑出巨头?
文章插图

中国的电商SaaS是否能够如法炮制呢?答案是很难。
第一,消费者购物习惯不同。
Shopify的大部分业务在美国。美国的消费者习惯于直接在品牌官网上进行消费。而国内,消费者更习惯在综合电商上购物,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