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愤怒时为什么会打妈妈3岁之前没教好,以后就越来越难了
宝宝2~3岁不好带!很多妈妈这样说。也有人说,孩子2岁时要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感。但实际上当孩子愤怒或者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这个问题不是孩子有没有界限感的问题,而是孩子的情绪不被家长所接纳,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失控。界限感是什么?在动物世界里,成年的老虎或狮子用尿尿来圈出一块领地,表示这是它的界限。如果其它动物冒然闯入,它们会向入侵者发动攻击。而我们人类也是同样的,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天生就具有攻击性,这是生物性遗传,无法避免。孩子在2~3岁之前的阶段,被称为“母子共生关系”,孩子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是“我”的,甚至全世界都是“我”的,这时候的宝宝根本就没有界限感。直到宝宝2~3岁后,独立意识开始萌牙,孩子才会逐渐出现“领地”或“物权”意识。这个阶段才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界限感。
文章插图
孩子为什么愤怒?为什么会有打妈妈的行为?愤怒,是情绪;打人,是行为。当我们的大脑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就会出现用打人的动作来渲泄情绪上的不满。所以,情绪在先,行为在后。当孩子出现愤怒的情绪时,我们家长要反思自己:孩子为什么会愤怒?孩子喊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是否给予积极的回应?或者你虽然答应了却眼睛盯着手机?这种敷衍的态度,孩子自然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孩子越小,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就越弱。比如说刚出生一个月的新生儿,当他(她)饿了或者粑了会用哭声来表达情绪。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地给予回应或安抚,宝宝就会越哭越凶!这个阶段的宝宝,由于大动作发展不能支持他(她)有“攻击性”的行为,所以孩子只能用哭来表达不满。
文章插图
当孩子长大到2岁时,骨骼和肌肉开始逐渐增强,大动作和精细化动作已经支持孩子能够做出攻击性的行为时,孩子就会出现打人的动作。比如说与小伙伴玩耍的时候为了争抢玩具而互相打架,或者因为一颗糖发生咬人的行为等等。所以当孩子2~3岁时,通常宝宝的行为攻击就出现了。注意哦,这是生物性遗传的影响。所以当宝宝出现这种攻击行为的时候,家长用不着训斥和“还击”。比如宝宝打你一下,大人也打一下还回去。因为这时候宝宝的“攻击”是下意识的行为。但实际上现实当中,很多家长很难做到不训斥和不打。比如说一个人带娃很辛苦,生活压力比较大,如果宝宝调皮一些,家长或者心情不好,那么就有可能会打骂孩子。有研究提示:如果孩子3岁之前每月被打超过2次,那么孩子5岁时他(或她)的攻击行为就比别的孩子要高出50%以上。所以说,父母在平时就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对孩子打骂。
文章插图
孩子打骂妈妈怎么办?孩子2岁之前打人属于无意识动作,宝宝也不知道打人有什么后果。所以这时候家长不要去斥责或者“还击”,淡化宝宝的这种行为,妈妈只需要表示生气就行了。这个时候的宝宝很聪明,语言表达能还比较弱,所以宝宝很善于察言观色。妈妈不高兴了,宝宝立刻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慢慢地宝宝就会减少这种“打人”的动作。宝宝3岁时语言发育能支持宝宝能说出简单的复句,能回答父母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宝宝多用语言表达孩子的情绪。要告诉孩子“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比如说孩子要某个玩具,不能用手指,要练习宝宝使用语言。同时,当宝宝生气打妈妈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哭闹和打人是无效的,妈妈不会理你!
文章插图
但是这里有一个与宝宝沟通的技巧:比如说宝宝和小伙伴抢玩具打架了,妈妈要给予宝宝情绪上(不是行为上)的理解和支持。妈妈可以这样说:那个玩具确实不错,不过它属于别人的,不是我们的。我们去买一个属于自己的玩具好不好?当宝宝的情绪被接纳了,宝宝就会收敛打人的行为。实际上孩子也并不一定要买这个玩具,当宝宝买了回来往往他就不喜欢了。宝宝3岁之后,比如说孩子4岁~5岁了如果再出现打骂妈妈的行为,则需要父母给予适当地“教训”和惩戒。因为4~5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很好了,如果父母一味忍让不给予教训,那么就是纵容孩子,这样反而不好。
- 孕期|怀孕时,婆婆该“出钱”还是该“出力”?孕妈最有发言权
- 肚子|孕检时,医生会用这3句话“暗示”宝宝性别,别再傻傻错过了
- 石章|女子学车不到一个月,就和教练谈起了恋爱,怀孕后坚持要生下孩子
- 产检|孕妇做四维彩超时不能有家属陪同了解原因后,要充分配合医生
- 生育年龄|孩子出生时间有讲究,能在这3个时间段出生,他们会自带“福气”
- 丁克|夫妻丁克,婆婆宣布生一个给80万,孩子出生公婆老本都没了
- 丈夫|17年前,生完孩子后“一夜变老”的80后宝妈,现在怎么样了
- 不时之需|怀孕操办喜宴的孕妈妈,为了宝宝的健康,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 年龄|家长要注意了,生二胎要避开这2种年龄差,可能影响孩子们不和睦
- 鲍喜|我国第一巨人鲍喜顺,不顾医生劝阻生下孩子,如今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