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看了餐馆的一对父子,终于明白为啥有些孩子,一生都难有大成就( 二 )


“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对子女的付出,是施恩,要求回报。但他们没有想过,孩子带给你那么多的喜悦、爱和感动,他有没有要求回报呢?”
当我们决定把孩子带到这个世间时,就应该明白:他们不是为了“欠我们”而来,而是为了成全我们当父母的意愿。
既然选择了养育,就得承担起责任。这期间,并不存在谁欠谁。





红烧肉|看了餐馆的一对父子,终于明白为啥有些孩子,一生都难有大成就
文章插图

但并不是说,父母养育孩子的初衷,是为了养出一个自私自利不懂报恩的“白眼狼”。只是我们要区分清楚,什么是“报恩”,什么是“还债”。
“爸爸,你也吃一块红烧肉吧,你总是不按时吃饭。”
“谁说的,爸爸刚还在外面偷偷吃了一大份红烧肉。爸爸不饿,你赶紧吃吧。”
孩子会想:爸爸为了我,都舍不得吃一块肉。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买很多很多红烧肉给他吃。
孩子吃下的,不仅仅是一块肉,还有浓浓的父爱,无私的亲情。你把这些温暖的东西给了我,我自然会还给你更多更多的温暖。
这是报恩。





红烧肉|看了餐馆的一对父子,终于明白为啥有些孩子,一生都难有大成就
文章插图

“这一碗面就花掉了我一天的工资,若不是你,我才不会来。”
孩子会想:都是我不懂事,自私又贪婪,才会让你这么心疼。这份东西不是我该得的,你却给了我。等我长大后,也要把这个东西还给你。
孩子吃下的,是一种“不配得”感,是一种冰冷的物品。等以后有能力了,他也可以高高在上,把这个东西原模原样扔到你面前。
这就是还债。





红烧肉|看了餐馆的一对父子,终于明白为啥有些孩子,一生都难有大成就
文章插图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养育出不同类型的孩子。
三:有限的物质,无限的可能
有人会问,难道不能告诉孩子家里的真实情况,他想要什么都得给吗?
不是这样的。
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他想要的,就足够了。
明明你自己缩衣节食,却拿出一个月的生活费让孩子追名牌。这不仅会引来你的抱怨,还培养孩子大手大脚又自私的坏毛病。
但如果你付得起那一顿饭钱,却偏要跟孩子哭穷,教育他要懂感恩。这只会让孩子一边拥有着,一边怨恨着。





红烧肉|看了餐馆的一对父子,终于明白为啥有些孩子,一生都难有大成就
文章插图

家里日常的开支用度,会让孩子明白,他的花费边界在哪里。而且,偶尔的“享受”,确实可以成为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但绝不是简单的一句:“你一顿花了我多少钱。”
你可以接着往下说:
“这一顿花了我好几天的工资,但咱们偶尔享用一下是值得的。你要是喜欢,咱们全家一起努力,争取明年多吃几次。等你以后长大了,自己奋斗了,想吃多少都有。”
“这件衣服花了我好几天的工资,但你喜欢就值得。偶尔穿件漂亮的衣服,心情都好。妈妈能力有限,但我们不能气馁,不能放弃追求美好东西的愿望。你努力学习,以后有更多漂亮的新衣服等你去穿。”
“妈妈知道你喜欢那块手表,但如果买了它,咱们可能要调整生活开支计划,做到多开源节流。你愿意和我一起想办法吗?”
在有限的物质生活里,创造无限种可能。这会让孩子们明白,他的快乐,是值得的,也是弥足珍贵的,在未来更是可期的。
这样的孩子,才会内心富足。敢于让自己越来越优秀,去“配得”上他想要的----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





红烧肉|看了餐馆的一对父子,终于明白为啥有些孩子,一生都难有大成就
文章插图

▽写在最后
在这个爱攀比的社会里,我们担心穷,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原罪。
但其实,坦白地告诉孩子现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最好的物质和爱,就足够了。既不贫穷地“富养”,也不富裕地“穷养”。与孩子一起真实地面对生活,他才能看见那个真实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100万+爆文创作者。研究孩子心理发展,解决育儿路上的百种难题,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