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B2B赛道,头部企业利用资本和供应链优势,维持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但在竞争不断深入、地方强者林立、后继者“虎视眈眈”时,美菜、快驴们是否应该放弃“规模化”的幻想?
放弃“规模化”幻想?
上海闵行区的一家馄饨店内,店主是多多买菜的忠实顾客,后厨的两桶元宝食用油,就是店主在多多买菜上抢购的。
“用了一张‘满100减20’的优惠券,比批发市场卖的油还便宜”,店主说。
崛起中的社区团购,虽身处不同赛道,但因为部分商品的性价比优势突出,自然也成为了餐饮B2B的对手之一。
而在营收与规模上,社区团购与餐饮B2B企业的差距更是“一目了然”。
美菜用五年时间把营收做到了100亿以上,快驴完成这一目标只用了三年时间,而社区团购的头部玩家,仅用一年就覆盖全国上千座县市,GMV即将突破千亿大关。
直接对比似乎并不公平,但在经营业绩和时间跨度的差距背后,一道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似乎挡住了美菜、快驴向上攀爬的去路。
这道天花板的出现,和中国复杂的餐饮市场有着莫大关系。
不同于千味央厨、蜀海供应链这类主要服务连锁餐饮和便利品牌的企业,美菜、快驴专攻中小餐饮商家,街边的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等,是它们的主力客户。
曾有数据显示,人员规模在2到5人间的小微餐饮门店,占据国内总量的85%;其它各类大型连锁企业,仅占到餐饮门店总数的15%。
中小餐饮商家是中国餐饮的主力,这一市场也极具潜力。
吃饭是刚需,美菜和快驴又面对着规模庞大、高度分散的中小餐饮商户,若能通过向源头集中采购和高效的物流体系,将这一市场标准化,势必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为此,美菜和快驴也投入重兵。一直以来,快驴都可以直接调用美团外卖的商户数据;而美菜为保证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自建了冷链物流和运输车队,美菜创始人刘传军曾表示,美菜全国3.5万名员工中,有1.5万名都是司机。
餐饮B2B市场值得深挖,尤其中小餐饮商户进货的标准化、数字化程度都不完善,美菜和快驴也试图做成“中国版Sysco”。
Sysco成立于1969年,是美国最重要的餐饮供应链企业,在全球90个国家服务60万客户,拥有332个物流中心和1.4万辆物流车,占据美国餐饮供应市场16%的份额。
Sysco的成功,根基在于美国农业生产和餐饮业集中度高,例如玉米的主产区就分布在五大湖区,而美国TOP50餐饮企业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为27.7%,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4.9%。
中国地大物博,农业产区高度分化,不同地区的核心农作物皆有不同;而餐饮企业更是极度分散,在本地农贸、批发市场进货的商家数,远超使用线上平台采购的数量。
高度标准化的农业与餐饮环境成就了今日的Sysco;现在,美菜和快驴则是“从源头做起”,逐步打造餐饮采购的标准体系。
道阻且长。
在县域市场,菜场摊主往往是小饭馆的最大供应商,他们用微信或电话联系店主,用笔纸记录订单,上午接单、下午商品就能送到店。
面对广泛分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美菜、快驴在县城市场举步维艰;2019年,美菜还尝试通过“合伙人加盟”模式拓展县城,但由于县城盈利困难,蒙受巨额亏损的美菜合伙人,还曾“围堵”北京总部维权。
快驴去年提出的“百城攻坚”计划,重点目标也是拓展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但最终也以失败收场。
下沉市场难以打透,但在餐饮B2B赛道,“县乡镇”似乎是触碰不到的果实,而这里又是美菜、快驴完成规模化布局的重要拼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企业实现规模化虽然前期成本投入高,但随着市场逐步稳定,规模化能带来边际成本的降低,带动企业降本增效、实现盈利。
这一规律在餐饮B2B似乎并不适用,持续的规模化布局导致亏损额不断放大,而由于农贸批发体系的板结深厚,平台下大功夫去撬动增量市场,到头来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对头部餐饮B2B企业而言,转型平台、收缩市场,在经济下行的寒冬里,暂时放弃“规模化”幻想,“求生保命”才更为实际。
最关键的,对美菜、快驴而言,食材供应链上游的标准化门槛,也极难跨越。
“放不下”的市场
美菜、快驴之外,更多地方玩家都在餐饮B2B赛道上“共舞”。
例如湖北的淘大集采用平台模式,为餐饮商户和供应商做交易撮合,供应商会将商家订单直接加工、打包好,再送往淘大集的仓库。
- 电子商务|一年烧钱上千亿,叮咚、美菜相继裁员,互联网卖菜为何一败涂地?
- 标准化|生鲜电商:最近处处惹人爱的生鲜电商是什么?
- 裁员|叮咚买菜、美菜接连被曝“大裁员”,烧钱换市场行不通了咋办?
- 标准化|云天励飞王孝宇:AI 研发和应用,数据的重要性远高于模型
- 卡车司机|福佑卡车创始人单丹丹:产业互联网效率制胜,公路货运“标准化”演进|WISE2021新经济之王大会
- 机器人|INDEMIND: 打造标准化机器人AI方案,行业关键技术供应商价值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