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前腾讯员工爆料:鹅厂的末位淘汰制让人心理崩溃!( 二 )


从而与员工搭建双向沟通的桥梁 , 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去解决绩效问题 。

末位淘汰结合绩效辅导 , 让员工在面临淘汰危机的同时能看得到希望 , 从而便会努力进步以避免被淘汰 。
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给员工提供方法、辅导员工 , 让员工感到被重视和被鼓励 , 以“自发努力”取代“被卷”和“不得已而为之” 。
04
客户公司张经理手下有10个员工 , 大部分是公司新招进来的应届毕业生 。 张经理每周给他们下发指标任务 , 一旦员工没有完成 , 张经理就采取扣奖金、扣绩效分等方式 , 试图激起他们的积极性 。 殊不知员工不是不够积极 , 而是经验不足、没有找对方法 , 这样的无经验小白在末位淘汰制中就如同炮灰 。 后来不出所料 , 张经理部门里有两位新来的员工离职了 。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 这两位员工进入到新的公司却干得风生水起 , 让张经理直拍大腿表示:“错过人才”!
只是一味推崇末位淘汰制 , 以眼前定未来 , 让无经验小白惨当炮灰 , 新鲜血液流失 , 企业原本想要的优胜劣汰变成逆向淘汰 。

员工内卷 , 已经排名较前的员工为了明哲保身 , 不愿意去创新和开拓 , 而被淘汰的老员工则需要另找一个外部优秀人才来填补空缺 , 这些后果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绩效水平 。
再者 , 部分企业没有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 , 考核的形式大于结果 , 很容易出现“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做事的员工只能得到1星或者2星 , 而整天和领导套近乎的员工却可以得到很好的绩效考评等级”的现象 。
总结
末位淘汰制应是维持企业正常新陈代谢、激活企业人才活力的一味良药 , 企业在运用末位淘汰制时应以员工进步为目的 , 而不是以淘汰员工为目的 。
通过结合绩效辅导、绩效沟通、内部流动等缓冲机制可以规避错失人才的风险 , 既是给员工的一次机会 , 也是给企业的一次机会 , 在留下人才的同时凸显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