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宝宝站起来不宜过早,宝宝自身要满足3大条件,父母做好3项工作
导读:每一位父母都重视孩子成长,自从出生,几个月会翻身、会坐、会爬、会站立、能行走,每一个变化都是成长的标志。每一个变化都根据月龄规律来,到了一定月龄宝宝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家长不免着急,总担心孩子是不是发育有问题。
文章插图
同事小杨的儿子刚满10个月,她最近为儿子不能站立的事儿焦躁不安,因为宝宝翻身、坐和其他同龄孩子时间上并没有差异。唯独到了这个月份站不起来,原因是小区有比她的宝宝大不到一个月的娃已经能站立了,小杨特意扶着自己娃试图让站起来,可是宝宝根本没这个意识。
文章插图
她甚至担心孩子发育有问题,还带着去医院做了体检,就算医生告诉她孩子一切正常,一般婴儿在9个月-11个月学会站立都是正常的。站立的时间也要遵循孩子身体自然生长规律,切不可勉强,否则对骨骼和腿型有影响,可小杨还是心里没底。
其实小杨的焦虑可以理解,毕竟父母就怕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比较,尤其在站立学走的关键阶段。但宝宝站立这些大运动,都是按自身规律,循序渐进,不能只盼着赢在起跑线而忽视最佳时机。
文章插图
《甄嬛传》中的娘娘蔡少芬,曾经晒出带着三胎儿子出游的照片,小家伙虽然刚9个月竟然两手扶着栏杆独自站立。仔细看照片小家伙小腿胖胖的一看就很健壮,蔡少芬46岁高龄生下三宝,还如此健壮,一定随了,武术出身的爸爸张晋。
相信像小杨一样的宝妈不少,别人家的宝宝十个月甚至九个月就能站稳了,自己家的站不起来肯定着急。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同,如果因为着急到了月龄就训练某项技能,违背孩子身体生长规律,会带来伤害。只要在某一个阶段,能完善一项技能就是正常发育。
01、宝宝具备几个条件可以顺利站起来
宝宝从坐到站,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配合,首先就看骨骼是足够支撑身体站立。因为婴儿最初时腰、胸和颈部的骨骼并没有生理弯曲。随着不断生长发育才具备生理弯曲,这时才能够支撑人体的重力,所以骨骼发育良好是能够站立的基本条件。
文章插图
其次骨骼能够支撑,还必须要有力量才可以站得住,肌肉是否有力量是另一个因素。腿部肌肉不发达,承受不了太长时间重力,也不能站立。
最后人身体的各个动作都需要大脑协调运动,站立需要四肢的配合,更需要大脑协调四肢,只有平衡能够掌握才能独自站立,为学走路做出准备工作。
只有骨骼发育良好,肌肉发达有力量,大脑可以协调身体部位的工作才能站立起来。婴儿而到了9个月-11个月肌肉和骨骼可以达到站立的条件。根据个体不同,有的宝宝9个多月就可以站起来,一旦超过11个月还不能独立站立,可以通过体检检查发育情况,如果发育正常就不必担心。
文章插图
儿科专家崔玉涛曾经提出:追求时尚可以超前,但是婴儿站立和走路不能超前,否则会使孩子腿型出现“罗圈腿”,一定不能违背生长规律。
02、宝宝学站立,父母做好3项工作
工作一:安全保护措施
宝宝从坐到站立,身体平衡需要适应,需要他慢慢掌握节奏找感觉。开始站立的时候,需要身边有支撑物扶着借助力量站起来。
父母一定检查宝宝周围环境,保证要扶的物体一定坚固,如果床栏杆或者小凳子不稳固,宝宝用力扶很容易摔倒或受到伤害。
文章插图
另外还要注意家中的桌子和柜子,一些摆放家具也是宝宝要扶的目标。一定及时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可以在桌椅或者柜子等家具上装上防撞条以防撞伤。
工作二:把握站立时间
婴幼儿最初站立需要时间适应,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都没有那么成熟,一定要把握站立时间,不能站得太久。否则损伤骨骼,或者重心不稳摔倒。
父母应该在身边做好保护,注意观察,一旦发现他站不稳就帮助坐下休息。
文章插图
工作三:父母不干预
每个孩子会按照自身发育和能力,在合适的时机自然就有站立的意愿,父母不应该因为到了月龄就着急训练。这样容易伤害孩子,还会引起他的反感,不利于后期学习站立和行走。
- 宝宝|怀孕后妈妈要多走走,有一个阶段不一样,走了宝宝健康受影响
- 宝宝|孕妇肚子能不能随便摸?孕妈当心,出现这4种情况尽量少摸肚子
- 肚子|孕检时,医生会用这3句话“暗示”宝宝性别,别再傻傻错过了
- 孕晚期|产前一个月,孕妈应保持警惕,预防宝宝提前卸货
- 健康|孕妈们在孕期要注意,为了宝宝们的健康,这几类食物最好不吃!
- 孕期|在孕期,胎动频繁的宝宝是不是性格很调皮?性格娘胎里就已经定了
- 不时之需|怀孕操办喜宴的孕妈妈,为了宝宝的健康,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 宝宝|宝妈称宝宝还在肚里,已经能感觉他的性别,你有过这样的预感吗?
- 喂奶|冬季哺乳不好受,宝妈在喂宝宝母乳时,或走进3个误区
- 弯曲|别这样抱孩子了,伤了宝宝脊柱你还不知道,附不同月份的正确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