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中国新总裁温泽岳的首次亮相在奥迪全球财报发布期间实现。|奥迪中国新总裁温泽岳首次亮相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实现( 三 )


奥迪中国新总裁温泽岳的首次亮相在奥迪全球财报发布期间实现。|奥迪中国新总裁温泽岳首次亮相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实现
文章图片
A6e-tron(参数|图片)及奥迪Q6e-tron家族 。 届时奥迪将正式以体系化的产品加入中国豪华电动车市场竞争中 。
值得一提的是 , 根据去年达成的协议 , 这家合资公司生产的车也将由一汽奥迪销售有限公司来销售 。 做为南北谈判的重要成果 , 该销售公司为一汽-大众奥迪的全资子公司 , 将统一负责奥迪在华车型的销售 。
随着一汽奥迪销售公司即将南迁至杭州 , 以及奥迪南方战略的打开 , 在对股比各不相同的多家合资车企的重新定位、以及多个电动车平台的资源调配上 , 温泽岳将成为重要的战略执行者 。
合作研发的新姿势
除了整车领域的新合资布局 , 奥迪下一阶段在中国的另一个变化将体现为研发领域的新合作链 。
温泽岳对中国汽车领域的新生态充满兴趣 , 他惊讶于新造车品牌的产品落地速度 , 对中国本土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创造力充满赞叹 , 并透露奥迪不排除会和其中两三家合作 。 2021年 , 奥迪中国已经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奥迪也成为豪华车市场中首个真正将微信车载版应用到实车上的品牌 。
“我以大众汽车集团研发负责人的身份告诉大家 , 奥迪今后要进一步扩展在车型设计、智能化座舱和互联系统以及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工作 。 ”杜斯曼在2020年被任命为奥迪CEO的同时 , 也成为大众研发董事 , 负责大众汽车集团的研发 , 大众以此彰显对奥迪战略地位的加强 。 奥迪总部英戈尔斯塔特也成为大众汽车集团汽车软件业务的核心 , 大众集团希望 , 汽车软件中自行开发的比例快速增长 。
而杜斯曼的“兼职”和奥迪在大众集团中的研发先锋角色 , 使奥迪中国业务有了另一重重要性 。
“去年 , 奥迪制定了全新的全球企业战略 。 在中国 , 我们也正在进行着本土化战略的制定 。 ”温泽岳透露 , “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包含着一个研发战略 , 这是中国本土化战略的核心 。 ”
按照温泽岳的表述 , 在研发资源的利用上 , 奥迪会对中国的研发工作进行整合 , 使两个合资伙伴的研发与奥迪自有的研发能力相结合 , 并与奥迪总部保持一致 。 目前 , 奥迪在中国有大概1400名研发人员负责奥迪相关技术的研发 , 这些人员分别来自奥迪集团和奥迪在华合资伙伴 。 奥迪2013年在北京成立了亚洲研发中心 , 据称 , 该研发中心是除德国总部以外 , 唯一实现端对端开发的研发中心 。
“进一步拓展智能驾驶领域以及车型电子架构的开发”是奥迪在中国新本土化战略的重点 。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目前已经参与到中国市场的研发工作中 。 具体分工上 , 智能互联由CARIAD来主导研发 , 整个架构设计及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发也将由CARIAD来主导 , 但同时会和中国伙伴进行密切合作;人机交互等方面 , 则将在中国进行开发;而车型的内饰和外观设计的责任 , 未来也将逐步从德国转向中国 。
“这些研发工作都在按计划推进 , 不久的将来将会逐一实现 。 ”温泽岳说 , 涉及到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 , 会让本土的研发团队承担更多的工作 , 已使产品更加贴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
“有一点是很明确的 , 就是我们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 到2024年 , 奥迪与大众汽车集团及合资伙伴将在中国的电动化领域投入约150亿欧元 。 除了持续拓展电动车型阵容外 , 奥迪还将投资于自动驾驶及汽车电子等创新科技领域 。
而除了借中国的智能研发实力反哺德国总部外 , 重新树立在中国豪车市场的技术领先优势 , 是奥迪的另一重心思 。 在智能电动车汽车时代 , 这一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车企瓜分 。
在原计划4月举行的北京车展上 , 奥迪计划展出urbansphere概念车 , 以及之前已经亮相的两款sphere系列概念车 。 “在中国 , 智能驾驶是一个重要且热议的话题 。 我认为在今后的2-10年里 , 这个领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温泽岳说 , 他希望奥迪概念车上的一些理念和技术 , 未来能够在量产车上出现 。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新竞争中 , 在中国占领了智能电动技术应用高点的现实面前 , 跨国车企在燃油车合资时代迟迟不肯落地的研发本土化正在实现 。 在更深的层面 , 中国也呈现出从奥迪最挣钱的市场变为奥迪最重要研发分支基地的可能性 。
奥迪中国新总裁温泽岳的首次亮相在奥迪全球财报发布期间实现。|奥迪中国新总裁温泽岳首次亮相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