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doc( 二 )


(3)搜集素材:网上搜索图片、资料查询 。(4)素材处理:根据所要的内容,整理资料,做简单的处理 。(5)演示文稿的制作:图片的插入、配备相关的文字说明、根据内容设置链接,完成各个分任务 。(6)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将每个成员的分任务连接,完成演示文稿 。(7)课堂再现:1、分组展示制作的成果,并由制作者负责讲解,包括人物的简介、功、过、总评、个人感受以及制演示文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运用的处理图片和文字的特殊技巧 。2、听了制作者的介绍,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问题,由制作者讲解 。3、小组之间互相打分、互评,指出各组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评出优胜组教师总结,根据各小组提拱的材料,分折制作过程中运用比较“精”“巧”之处(同时也点出本章的重点、难点.)将研究性学习渗入到课堂教学,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活动来建构知识、提高探索能力 。并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制作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七、知识的延伸知识拓展这部分,我觉得是根据我们课的内容,教师了解一些课本中没有的(可上网查)或者提出一些延伸的问题,给学生渗透一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即使信息能力强的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点 。
同时也让教师在同学中树起学习的榜样 。树立了威信 。我把这个环节放在作品评价之前,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让他们觉得知识是无穷的,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兴趣 。八、作品评价在作品评价这个环节,我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让学生对别人或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根据作品做即兴演讲,例如我在讲“Word档的页面设置”这节时,我就请学生根据自己名片的身份,做即兴演讲 。这样即让他们做作品时,注意力集中,还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达到取人之,补己之短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还有许多不足,希望教研员和各位同行给予更多的批评和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