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 ,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 ,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 , 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 ,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 ,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 , 又名日正、中午等 。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 ,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 , 又名日铺、夕食等 ,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 ,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 ,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 , 天将黑未黑 。
时辰由来: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 。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 , 古代中国人民(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 , 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 , 低头一看 , 原来是老鼠在活动 。
天长日久 , 古代中国人民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 , 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 , 成了「子鼠」 , 并按一天的起始 , 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
「马无夜草不肥」 , 牛当然也是如此 。农家以牛耕田 , 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 。丑时(一点至三点) , 农家自会起身喂牛 。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 , 便成了「丑牛」 。
亥时是几点到几点?21时至23时 。
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 , 故又称人定;亥时又称彦夜王实甫《西厢记》:“谁著你彦夜入人家 , 非奸做贼拿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 ,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 , 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
来历
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 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 。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
【十二时辰中的亥时是几点到几点】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 以夜半23点至1点为子时 , 1点至3点为丑时 , 3点至5点为寅时 , 依次递推 。
- 什么是辩证法?浅析辩证法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什么是辩证法
- 水果皮的妙用-水果皮在生活中的用途
- 汽车音响中的DSP是干什么用的 dsp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 快速设置苹果手机中的悬浮窗的六个步骤 手机悬浮窗怎么弄出来
- 5g中sa流量的含义 5G中的SA流量指的是什么
- 朋友圈18岁
- 描写黄山的诗句
- 鳕鱼片图片
- 鸡汤能和螃蟹一起吃吗
- 醋的健康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