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木盆景用什么土( 五 )


自幼培养的树苗,一般在3~5年后开始加工造型;山野采掘的树桩,大多在养胚一年后即可进行加工造型 。
加工前可将地栽的树胚挖起来,临时栽进大小基本适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 。大型树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 。
加工制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创作的艺术手法,对树胚材料先进行仔细观察和推敲,根据材料特点来决定表现什么样的题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处理" 。将树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艺术的规律安排,使之成为具有协调匀称、线条优美、意境深远的有生命的盆景艺术作品 。如选用松树为材料,就宜于表现其主根的苍劲与挺拔,枝叶平整展开呈云片状;柏树就宜于表现其主干古拙奇特,枝叶呈团簇状;梅花造型则宜疏枝横斜;迎春则宜垂枝拱曲;……这是从树种的自然特性来考虑的 。此外,还要从树桩的固有形状来考虑,如有些树桩的主干挺直,可顺其自然,作成直干式;有些树桩主干自然弯曲,适于作成曲干式或悬崖式;有些树桩主干枯秃,则宜于作成枯峰式的……因材处理可以使盆景制作既节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 。如完全任其自然,就谈不上盆景艺术了,但是人工的痕迹过甚,却又失去自然美 。因此,对于树桩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规,套用模式 。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干后枝条,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凿,可根据树种和造型的需要来确定 。不同地区由于习惯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般对于松柏类及萌发力弱的树种,以攀扎为主 。对于榔榆、雀梅、福建茶、三角枫等萌发力强的树种,可以修剪为主 。用攀扎法工的树桩,造型自如,曲折多变,且成型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树桩,则苍劲自然,但成型较慢 。在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树木生长快,适于攀扎造型;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树木生长较慢,适于攀扎造型 。当然这些都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各地盆景的风格与流派不同,造型方法迥然有别,如岭南派采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扬派采用"一寸三弯"的攀扎造型法;苏派则用"粗扎细剪"造型法;徽派则采用"之形弯曲"造型法;川派则采用"方拐"或"掉拐"法造型等等 。我们掌握修剪与攀扎的最基本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常常可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
(1)攀扎法:即通过棕丝、麻皮或金属丝等攀扎材料,将树木枝干弯曲成各种形状 。
金属丝扎法:该法简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除时稍有麻烦 。最好是用经过火烧的铁丝,但通常用的是较经济的铅丝,根据所攀扎枝干的粗度来选用适度粗细的铁丝 。金属丝一般选用12~24型号,对号使用 。铁丝粗度选用表
铁 丝 12号 12号 16号 18号 20号 22号 24号
枝干直径 15毫米 10毫米 6毫米 4毫米 3毫米 2毫米 1 A5毫米
攀扎时,先将金属丝一端固定于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然后紧贴树皮徐徐缠绕,使金属丝与枝干约成45°角 。如要将枝干向右扭旋下弯,金属丝则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反之,则按逆时针方向缠绕 。注意边扭旋边弯曲,才能使金属丝紧贴树皮,同时枝干也不易断裂 。用力不可过猛,以防损伤树皮或扭断枝干 。对石榴、红枫等一些皮薄易受损伤的树种,可先用麻皮包卷枝干,然后再攀扎金属丝 。在一根枝上如有重复的金属丝缠绕时,须注意缠绕方向的一致,尽量避免交叉 。
棕丝攀扎法:是我国盆景传统造型方法 。它的优点是:棕丝与枝干颜色调和,加工后即可供欣赏,并且不易损伤树皮,拆除方便,但攀扎难度较大 。一般先将棕丝捻成不同粗细的棕绳,将棕绳的中段缚住需弯曲的树干下端(或打个套结),将两头相互绞几下,放在需要弯曲的枝干上端,打一活结,再将枝干徐徐弯曲至所需弧度,再收紧棕绳打成死结,即完成一个弯曲 。一般弯曲不宜过分,否则易失却自然形态 。棕丝攀扎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力点,要根据造型的需要,选择下棕与打结的位置 。
棕丝攀扎的顺序:开始时,先扎主干,后扎枝叶;扎枝叶时,先扎顶部,后扎下部;每扎一个部分时,先扎大枝,后扎小枝;在扎主干时,应从基部到顶部 。
各地盆景老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种棕丝攀扎方法,称作棕法 。这种棕法因地区或流派不同而略有区别,但基本原则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棕丝将树木枝干扎成所需要的形态 。棕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掌握基本原则后,可根据造型需要灵活处理 。
弯曲较粗的枝干,可先用麻皮包扎,并在需弯曲处的外侧衬一条麻筋,以增强树干的韧性 。如枝干过粗,弯曲困难,还可用"开刀法",即用锋利小刀在树干弯曲处切开一条3~5厘米长的深口,切面再按上法用麻皮包扎,这样既便于弯曲,又不易折断 。为利于切口愈合,最好使切面与弯曲所在的平面垂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