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触探测试成果的应用(12)


动力触探与静力触探有何不同动力触探:将一定质量的穿心锤,以一定的高度(落距)自由下落,将探头贯入土中,然后记录贯入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并以此判断土的性质 。
静力触探: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一个是靠自重下落,一个是机器压下去
静力触探实验中的单桥探头和双桥探头什么区别?静力触探实验中的单桥探头和双桥探头的区别如下:
1、组成不同
静力触探实验中的单桥探头由带外套筒的锥头、传感器、顶柱和电阻应变片组成,有效侧壁长度为锥底直径的1.6倍 。
静力触探实验中的双桥探头除锥头传感器外,还由侧壁摩擦传感器及摩擦套筒组成 。
2、优势不同
静力触探实验中的单桥探头的触探成本低、应用广、经验公式多 。
静力触探实验中的双桥探头可测出更多参数,国内外通用 。
扩展资料
静力触探实验的发展:
静力触探自1917年瑞典正式使用以来,迄今已有余年历史 。目前,该项测试技术在很多国家都被列入国家技术规范中,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静力触探试验主要适合于黏性土、粉土和中等密实度以下的砂土等土质情况 。由于目前尚无法提供足够大的稳固压入反力,对于含较多碎石、砾石的土和很密实的砂土一般不适合采用 。此外总的测试深度不能超过80m 。
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用准静力将标准规格的金属探头垂直均匀地压入土层中,同时利用传感器或机械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并根据测得的阻力情况来分析判断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测试法的成果整理1.单孔触探成果图件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各触探参数随深度的分布曲线;
(2)土层名称及潮湿程度(或稠度状态);
(3)各层土的触探参数值和地基参数值;
(4)对于孔压触探,如果进行了孔压消散试验,尚应附上孔压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曲线;必要时,可附锥尖阻力随时间而改变的过程曲线 。
2.原始数据的修正及触探参数计算
原始数据的修正及触探参数计算,可按TBJ37.93规则进行:
(1)用读数方式取得的原始数据,应按下列步骤修正:
①当记录深度与实际贯入深度有出入时,应根据记录表所标注的数值和深度误差出现的深度范围,按等距修正法予以调整;多余的读数记录,应根据实际贯入情况予以删除 。
②当零漂值在该深度测试值的10%以内时,可将此零漂值依归零检查的深度间隔,按线性内插法对测试值予以平差 。当零漂值大于该深度测试值的10%时,宜在相邻两次归零检查的时间间隔内,按贯入行程所占时间段落按比例进行线性平差 。
③各深度的测试值按公式(2—58)修正: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x′——某深度h读数的修正值;
x——该深度h的测试值(读数);
△x——相应该深度处的零漂修正量(平差值),分正、负 。
④用读数方式取得原始数据时,各深度的触探参数应按下列诸式计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X——某深度处的触探参数(Ps,qc、fs、ud或uT)代号(kPa);
K——对应于各触探参数的率定系数;
β——贯入孔压换算系数,β=uT/ud,参考表2—11取值;
σv0——土的总自重压力,;
γi——第i层土的平均天然重度;
hi——第i层土的厚度或测试点与上层面的深度差;
qT——探头总锥尖阻力(kPa);
FR——摩阻比(%);
ud——探头贯入时于锥面测得的孔隙水压力(kPa);
uT——探头贯入时于锥底圆柱面处测得的孔隙水压力(kPa);
△u——探头贯入时土的超孔隙水压力(kPa) 。
表2—11 与土质状态有关的β值
⑤用自动记录仪取得的原始记录曲线,应按下列要求修正 。
a.深度修正
i.实际贯入深度按式(2—63)计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D——探头实际贯入深度(m);
l——每根探杆长度(m);
n——贯入土中的探杆根数;
h——从锥底全断面处起算的探头长度(m);
△l——未入土的探杆余长(m) 。
ⅱ.以孔口地面为深度零点,以停止贯入(加接探杆)时因锥尖应力松弛所形成的似归零线为依据,根据在记录纸上所标注的深度误差记录,按公式(2—63)校正记录曲线深度 。曲线长度不足处,应据曲线发展趋势补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