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脑五要素( 六 )


4、经常制作物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能力. 5、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
6、科学原理的应用:
A、浮力原理: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
B、杠杆原理:撬棍、剪刀、起钉锤、杆秤、天平
C、反冲原理:火箭飞行、飞机飞行、烟花等 。
D、冷热对流:风的形成、制冷空调装在高处、超市的大冰柜不用在上面盖上盖子 。
E、重心低不易倒:不倒翁、台灯、灯塔、铁架台 。
实验探究题:
一、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器材:黏土、叶子、木棒
实验方法:
1、将黏土擀平;
2、把叶子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
二、比较纸巾干湿程度:
(一)实验器材:三张湿纸巾、蜡纸
(二)实验方法: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在窗台上;
2、一小时后观察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
(三)实验结论:
平铺的纸巾最干,卷起来的纸巾居中,用蜡纸卷起来最湿 。这说明仙人掌似蜡纸的外衣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 。
三、研究橡皮筋拉伸后产生的能量大小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一).实验器材:橡皮筋、卫生纸卷芯、吸管、尺子、蜡笔、胶带
(二)实验步骤:(略)
(三)实验结论:
橡皮筋拉得越紧,产生的能量就越大,“火箭”发射高度就高;
橡皮筋拉得越松,产生的能量就越小,“火箭”发射高度就低 。
总之,能量越大,物体运动就越高、越远、越快;能量越小,物体运动就越低、越近、越慢 。
四、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
(一)实验器材:细铁丝、花生米、橡皮泥、火柴
(二)实验步骤:
1、用细铁丝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橡皮泥上;
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的水;
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会发现水温升高了 。
(三)实验结论:
划着一根火柴,人体中的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燃烧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热能和光能 。
五、写出下图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
植物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
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再转换成(机械能);
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换成(热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