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
6.《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
7.《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8.《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9.《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10.《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1.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 。
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 。罗志仁《木兰花慢》
2.稽古堂前,? 。
写于端午节的诗歌

文章插图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写于端午节的诗歌,欢迎鉴赏 。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自发地一个节日 。
几千年地打捞,几千年地存在,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一个伟大的身影,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求索的头颅,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
篇二:《在端午,聆听》心曼 。墨香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
泪 。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层层叠叠 。
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篇三:《端午》一点尘埃菖蒲,艾叶,粽子,雄黄酒 。用一根草绳连着,牵出一段历史 。屈子、楚怀王、奸臣 。组合在一起,就是明星与黑暗的交锋 。
时代远了,汨罗江水浅了,就是那纵身一跃 。水光照亮后人,永远记着自己丈量爱国的深度 。篇四:《品味端午》一个自在人汨罗江水的呜咽,已被历史的风雨淹没 。
撕开粽叶,抚摸千年暗伤,触及不到诗人心跳的律动 。美人,香草 。在岁月的河流中,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
自从“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撕开粽叶,只见一具具空壳 。到处都是新鲜的伤口 。没有滴血 。这一天,我们依然和祖先一样 。
包粽子,吃粽子 。但动作越来越迟缓,越来越无所谓,离骚已经包进了粽子 。有谁为千年之后,再纵身一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