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 二 )


我忍不住再次赞叹到他那不同流合污的定力,他的定力让世人震惊,再艰难的坎坷也因他的豪放而变成不值一提 。他也曾绝望,多少个月夜,他独自黯然神伤,但他却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穿越古今,激励着那些痛苦的人们,让他们从绝望中走出来,获得幸福 。
他也因着悲凉看破了世间的无常,有着对世界独特的见解 。诚然,他失去了很多,贬谪数次,官位有名无实…他却也造福一方百姓,他的诗脍炙人口,流传于世,耐人寻味 。所以他是成功的,是伟大的 。人生纵然有艰难险阻,但是只要你有像苏子一样旷达的胸襟,超脱世俗的淡然,就会看到—希望就在前方 。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在这苍茫中,一位高大的人物向我走来,他就是北宋诗人苏轼 。从“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中,我看到了残红褪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看到那不为人知的惋惜 。从“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中了解到他那颗凄惨的心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他有一颗开朗的心 。哪怕是一贬再贬,心中依然豁达乐观 。在苏轼困顿时,和妻子的相激相慰是他莫大的精神支柱,而妻子的离世,让他坠入低谷,写下了慷慨悲凉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句句情意缠绵,凄凉哀婉,字字感人肺腑,如见血泪,自然而又深刻 。
他豪迈骄狂,却又不流于俗艳,“簌簌无风花自坠,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更见送别情谊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心中只有故乡 。多层面的苏轼展现在我眼前,洒脱,平淡,豪迈,婉约,这些不同的形象都在我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苏轼的诗画面宏大,气势恢宏,韵调铿锵,感情奔放 。
典故的运用如同口出,直抒胸臆,细细品味,有浩瀚之感,浅显易懂 。奔放,与李白同舟,却比李白多了一些婉约;洒脱,与杜甫共济,却又不少细腻,这就是苏轼所做的独到之处 。我眼中的苏轼,形如洪波,气若山河,诗意未老 。
他就像一棵明星,永远在我心中!我眼中的苏轼作文4读书与古人连接,听书了解古人 。星期四下午,语文课堂上谢老师带领同学们听了宋朝诗人苏东坡的故事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知道苏轼是在小学课本上学的三首诗,《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我对苏轼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他是宋朝的一位诗人 。
今天听后,知道了他还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通过聆听知道了苏轼的许多故事,早年经历、进京应试、名动京城、自请出京、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东山再起、筑建苏堤、流落儋州 。
通过这些故事,知道到了苏轼的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以宽广的审美眼光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审美态度 。这成为了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 。这次聆听知道了两首词的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1076年中秋节在密州所作? 。
我心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

文章插图
一代文豪苏轼,一生浮浮沉沉,你是怎么看待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我心中的苏轼作文,欢迎参考阅读!篇一:我心中的苏东坡对苏东坡的认识始于一首《念奴娇》,也似乎止于一首《念奴娇》 。一提起苏东坡我头脑中便立刻闪现出一个长衫大胡子的中年人在滚滚的长江边上想心事的画面来 。
一个人,要知道他的身高、体重、爱好、血型,那种认识就就直观多了;现在的许多明星乃至诗人、作家给我最初的印象多是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介绍 。而苏东坡呢?我努力想去追寻他的时候,中间隔了许多东西,包括那恍惚一千年的时光 。我原本并不喜欢苏东坡,尽管也并不讨厌他 。东坡能诗,则有李白;东坡能词,则不合规则;东坡能书,则有王羲之、柳公权及几位和尚 。
于诗而言,我喜欢魏晋之人,于词而言,我喜欢柳
七.易安;自习现代诗以来,则又多喜现代诗人,人命众多且生疏,不一一列举 。但在徐希平老师的课上,我却重新认识了苏东坡 。从古至今,只要成其一家,便可流名千古,而苏东坡则几乎精通世间业务,并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
先摘一段文字过来: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 。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绩卓著 。北宋文坛领袖,有多方面文学建树,唐宋八大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