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在哪里( 三 )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 。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 。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
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 。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 。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 。
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
佛跟菩萨,使者,罗汉有什么区别

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在哪里

文章插图

1.在佛教中的地位不同佛:高于菩萨、罗汉 。这是实践的第一个果实 。
成佛是所有佛教徒的最高目标 。菩萨:在佛陀之下,在罗汉之上 。这是实践的第二个成果 。菩萨已经看透了“五蕴皆空” 。
因为他们的“多愁善感”,他们还没有达到一切都是空的境界 。他们只是接近成佛,但还没有成佛 。我没有成佛,但我希望所有人都成佛 。
罗汉:佛陀之下,菩萨 。这是实践所能达到的第三个果实层次 。根据佛教,获得罗汉之果就是停止一切烦恼,得到天人的供给,停止生死轮回 。
使者:是向人类传警告和报喜信,信奉同一宗教,同一真主,反对信奉多神和崇拜偶像,只坚信、崇拜独一的真主,教化人类不要以物配主,要遵循正道,行善止恶,善者将报以天园之乐,恶者将惩以火狱之苦 。
2.觉悟程度的高低不同佛:自觉,意识到他,意识到他的实现 。当你成为佛陀,你将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天堂世界 。
佛陀也有很大的慈悲心,所以他向世界宣讲佛法,拯救了所有的生灵,使他们没有进入他的世界 。佛介于多愁善感和冷酷无情之间 。佛之光普照众生,众生一律平等 。佛陀是众生的向导 。
他只是用一束光来指引我们 。菩萨:意识到并意识到他 。当我们达到菩萨的境界,我们就会有大慈悲 。因为我们看到所有的生物都在受苦,所以我们会发大慈悲去拯救所有的生物 。
菩萨尚未达到完全的觉悟,觉知仍是有情,自己的觉知,并有一颗善良的心来拯救活着的菩萨 。罗汉:意识 。阿尔罕人自觉而无情,更注重个人修养和教化 。罗汉的境界指的是自我控制的程度 。
个人通过修行超越了三界,而不是在五行之内 。在佛教思想中,罗汉的境界刚刚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 。使者:真主没有对他们直接下达命令,他们也无自己的经典和教律,但他们能深切领悟并遵循前代钦圣的准则,并在言行修养方面以此律己教人,是为“显扬知能”的圣人 。

3.形象不同:佛:小发满头,也有例外:西藏菩萨和弥勒菩萨的形象都是光头菩萨:通常戴着帽子或头巾 。罗汉:他们在外表上很多样化,更像普通人 。
阿罗汉跟菩萨有什么分别
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在哪里

文章插图
您好,funan1069为您服务,简单的解释一下您的问题,罗汉和菩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都是开悟的人,没在六道轮回之中了,但是阿罗汉还不能完全达到能够坦然的度化众生的这个阶段,而菩萨翻译过来就是自觉觉他,也就是自己觉悟了,没在六道之中了,还要去教化众生如何像自己一样出离六道,远离轮回,阿罗汉是属于自己开悟,自己觉悟了,然后不太去管其他人了,或者说管的比较少了,还会有些许分别心或者是嗔恚心,但是不恶 。所以在《地藏经》中表演了一段,有位孝女求一位阿罗汉看一下自己的母亲生在何道,罗汉入定观才知道,为什么要入定观呢?就是因为阿罗汉的神通比起菩萨一下子就知道这种神通还是要差那么一些 。
菩萨和阿罗汉对待众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在哪里

文章插图
教化众生本就不图回报 。也不会把众生对自己的态度当回事儿 。
阿罗汉跟菩萨有什么区别?阿罗汉相当于哪个阶位的菩萨
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在哪里

文章插图
阿罗汉跟菩萨修的是不同的法 硕士跟博士这样的理解比较接近,说罗汉跟菩萨没有明显界限的,显然他们并不懂 。光看形象就能看出来了,罗汉跟佛菩萨差得远了 。
菩萨和阿罗汉区别 菩萨有多少个次第
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在哪里

文章插图
【菩萨】
 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