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四 )


经过初步分析和研究 , 认为原有的下级军吏俑可以继续细分为两个类型 , 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考古人员还发现秦盾遗迹 , 此盾与一号铜车上所发现的盾形制一样 , 尺寸为它的2倍 。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 。
兵马俑的资料简介_秦始皇兵马俑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文章插图
相信大家都听过兵马俑 , 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在古代春秋战国时期 , 秦军训练有素、队列严整 , 战斗力极强 , 从而灭掉了六国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兵马俑的资料简介_关于秦始皇兵马俑资料 , 以供大家参考!▼兵马俑简介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 即秦始皇兵马俑 , 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 , 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
古代实行人殉 , 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 , 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 , 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 , 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 ,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 , 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 , 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 兵马俑历史背景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 , 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 , 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 。
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 , 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 , 强调“明德保民” 。周礼的诞生和推行 , 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 , 但并未根绝 。
到了春秋时期 , 列国争霸 , 时代动荡 , 人殉复燃 。战国时期 , 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 。秦献公元年(前384年) , “止从死” , 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 , 出现以俑殉葬 , 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 。“俑”的本意就是人殉 , 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 , “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 , 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 , 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 , 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的意志分不开 。
▼ 兵马俑历史沿革《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 , 大将章邯监工 , 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 , 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 , 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 。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 , 项羽攻入关中后 , 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 , 地面建筑毁于一旦 , 并挖掘了帝陵 , 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 。考古发掘情况表明 , 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 , 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
1974年3月 , 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 , 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 , 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 , 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 , 兵马俑重见天日 。1974年7月 , 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 。1987年12月 ,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6月13日 ,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
▼ 兵马俑建筑结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 , 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 , 呈长方形 , 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 , 四面有斜坡门道 。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 , 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