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盲袋 盲袋怎么做( 三 )


我以为我能调查清晰他们对盲盒的喜爱原因 , 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调查清晰 。
03
你以为小学生是傻子 , 
其实你在看一面镜子
有可能 , 你会觉得 , 拿六块钱拆开的不就是一根铅笔么 , 有什么好开心的?小学生就是没见过世面 , 傻嘿嘿啥呢搁这?
倒退二十年 , 拿五毛钱买干脆面得到一张水浒卡片 , 你开心成傻子 。
不论是现在的文具盲盒还是许多年前的干脆面卡片收集热 , 它们都能提供应购买者拆盲盒的乐趣 。
把水浒卡片用盲盒的思维武装一下 , 真的可以叫做“干脆面盲盒” , 拆开之后不仅能得到卡片 , 还能吃到干脆面 , 稳赚不赔 。
小浣熊除了出收集的卡片 , 还出脑筋急转弯 , 它还给答案 , 爱了 。
男生扎进干脆面 , 女生爱上水晶之恋 。
看见朋友圈八零后女青年对水晶之恋没有小故事的惋惜 , 想起了那些年被六款水晶之恋支配的恐惊 。为了凑足“梦幻旅程” , 一众女孩淀粉超标 。
想不起来为什么是六款 , 于是搜了一下 , 原来六款分别代表不同的心情:
红色 , 真的好想你;
黄色 , 谢谢你的爱;
绿色 , 偏偏喜欢你;
蓝色 , 我只在乎你;
紫色 , 有你真出色;
粉红色 , 爱你一生不变;
啥也别说了 , 太TM浪漫了 。
由此发散回忆一下 , 像水浒卡和水晶之恋这样的收集行为 , 为的是凑够一个系列 。
但同时代 , 有人的收集 , 以量取胜 , 也不在是不是一个系列 , 它也没个章法可循 , 就是越多越好 。
收集笔芯、装笔芯的笔袋不在少数 。好看不好看的放一边 , 九十年代可玩儿的远远没有现在多 , 那时候还小霸王其乐无穷呢 , 收集笔袋已经是文艺青年里的中端操作了 。
同类的还有收集糖纸、烟盒的 , 不在好不好看 , 照死儿收就是爽 。
那些年为了收集东西去结交新朋友 , 用自己的东西交换想要收集的物品 , 那时候哪儿有社交恐惊症这一说 , 带着东西来了就是朋友 。
从以前的五毛钱干脆面 , 到现在的五块钱文具盲盒 , 就像是流行趋势的一个轮回 。
不过 , 虽然形式还是那个形式 , 但味儿已经变了 。
我们说六块钱一个的盲盒给小孩 , 那熊孩子扭头扔了就能再买一个 , 他飘了 。看到此举的成年人不仅会批评他浪费、浮躁、不懂珍惜、不劳而获 , 还会拿自己小时候珍惜“小浣熊盲盒”的经历做对比 。
其实不是孩子变了 , 是时代变了 , 人们的物欲变得膨胀了 , 快乐虽然不能明码标价 , 但五毛钱一份的水浒卡显然不足以满意他们 , 就像五毛钱的水浒卡片不再能满意我们一样 。
或许过几年 , 盲盒热冷却 , 新一代流行趋势席卷而来 , 我们也会用大把金钱砸向我们瞧不起的义乌小玩具 。而那些精心布置的玻璃收纳柜里 , 泡泡玛特也会被新一批物件替代 。
我们在嘲笑时代 , 也在被时代嘲笑 。
文章来源于蹦迪班长  , 作者爆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