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汉卿真不该跑:九一八事变促进日本重工业和军事实力腾飞( 二 )


虽然日本帝国主义以公债政策为财政经济的中心 , 但是他的财政政策始终存在着一个无法消除的矛盾及生产力与公债消化的矛盾 , 和平产业的牺牲与物质总动员计划的矛盾 , 这些矛盾决定了日本的战时财政崩溃只是早晚问题 。
自1941年起 , 工人每日工作时间延到15~16个小时 , 成人每天只能领取330颗粮食 , 极度困苦的工作和生活引起日本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 工人们或怠工或破坏机器设备或缺勤 , 甚至举行罢工 。
1943年10月到1944年9月 , 工业部门工人的缺勤率为20% , 后来竟达49% 。 1940年到1945年7月发生1145次罢工斗争 , 随后农民也加入了斗争运动 。 从1941年到1944年 , 农村租赁纠纷达1万多起 , 参加者9万余人 。 因此事实就是日本意图依靠战争强大自身的美梦已经彻底失败 , 战争并没有给日本国民带来富足的生活 , 却严重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 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 。
【历史故事】汉卿真不该跑:九一八事变促进日本重工业和军事实力腾飞
文章图片
反过来又导致本土无法向中国战场提供优质兵源 , 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 形成了恶性循环 , 最终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
此外 , 日本的国土决定了它们一旦丧失了获取资源的能力 , 其战争机器就必然会陷入瘫痪 。
日本对华作战期间95%的石油依赖进口 , 其中70%来自美国 , 15%来自荷属东印度和英属婆罗洲 , 70%~80%的废钢从美国进口 , 50%的铜从美国、加拿大、中美洲 。
日本的民用物资在侵华战争期间也同样极度匮乏 , 早在1939年11月 , 日本全国就开始强制实行配器制 , 包括衣服、稻米、物探等诸多生活必需品 。 底层民众的生活资源依旧十分匮乏 , 严重的腐败现象让许多有身份有背景的人优先获得资源 , 乃至占有大多数资源 , 百姓苦不堪言 。
因此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会发现 , 当日军踏入中国国土的那一刻 , 失败就已经成为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