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孩子,那谁来爱他们呢?

父母爱孩子 , 这是一种天性 , 人类的爱是自上而下的 , 就像流水一样 。 父母爱孩子 , 孩子再爱他们的孩子 , 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
父母为了孩子 , 什么都可以奉献 , 什么都愿意做 , 但孩子对父母却没办法也这样 。 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十分爱 , 孩子是没办法也将十分爱全部回报给父母的 , 因为孩子还要爱他的孩子 。
父母爱孩子,那谁来爱他们呢?】而且有些子女比较自私 , 只想到自己 , 根本不为父母着想 。 这种白眼狼孩子 , 有可能是父母没教育好 , 也有可能是他们天生就自私 , 生性凉薄 。
但不管孩子怎么样 , 一个人老了 , 还是把养老钱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可靠 。 靠山山会倒 , 靠人人会跑 , 只有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 你想养儿防老 , 可事实上养儿未必能防老 , 所以老人要给自己留一手 。
老话说 , 害人之心不可有 , 防人之心不可无 。 对外人 , 一般人都知道要防一手的 , 但对自己的亲骨肉 , 往往就不设防了 。 于是 , 就很容易会被自己的亲人伤着 , 伤得彻骨 , 伤得透心凉 。
父母爱孩子,那谁来爱他们呢?
文章图片
母亲为儿子家奉献一切 , 自己却无家可归了
曾阿姨和老伴只有一个独子 , 所以夫妻俩特别宠爱儿子 , 从小就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 可能是因为溺爱的缘故 , 造成孩子比较自私 , 总是只想自己 , 根本不为父母着想 。
儿子结婚时 , 曾阿姨和老伴拿出了所有的积蓄 , 还欠了一些债 , 帮儿子在城里买了婚房 , 又给女方彩礼 , 还买车和办了酒席等 。 儿子一场婚礼 , 老夫妻俩像被扒了一层皮一样 , 但老夫妻俩心甘情愿 , 因为他们爱儿子 。
儿媳生下孩子后 , 曾阿姨就去帮忙带孩子了 , 老伴就继续在乡下干活挣钱 , 得要还儿子结婚时欠下的债 。 曾阿姨在儿子家出钱出力 , 儿媳还总是嫌她不好 , 儿子也不主持公道 , 曾阿姨就忍气吞声的 。
后来 , 孩子上幼儿园了 , 曾阿姨负责接送孩子 。 但孩子上了一个学期 , 曾阿姨的老伴病倒了 , 曾阿姨就只能回乡下去照顾老伴 , 孩子的事由儿子儿媳负责了 。
老伴的病完全是操劳过度 , 再加上没有曾阿姨在身边照顾他 , 他饱一顿饥一顿的 , 结果就病倒了 。 老伴病了两年多后 , 还是撒手而去了 , 曾阿姨伤心不已 。
父母爱孩子,那谁来爱他们呢?
文章图片
老伴去世后 , 曾阿姨独自住在乡下 。 好在家里欠的债 , 在老伴去世前就已经还清了 , 所以曾阿姨也没什么负担 。 村委会每个月会发给她1000多块养老钱 , 她自己种种菜 , 养养鸡鸭等 , 经常会去卖菜、卖鸡蛋和鸭蛋等 。
曾阿姨非常省吃俭用 , 几年下来 , 手头里有一点积蓄了 。 这时 , 儿媳想要给孩子买学区房了 , 就来动员曾阿姨支援他们 。 曾阿姨二话没说 , 就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 , 在她心里 , 儿子家的事就是她的事 。
可曾阿姨那点积蓄 , 能派什么用处呢?儿媳根本没放在眼里 , 儿媳是想让她把老房子卖了 , 把卖房款贴给他们 。 儿媳说卖掉房子后 , 曾阿姨就住到城里去 , 跟他们住在一起 。
邻居们劝曾阿姨别卖房子 , 那是曾阿姨的“老窝” , 老人必须要有自己的老窝 ,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 如果住在儿子家不开心 , 有老窝的话 , 就随时有退路 。 可曾阿姨不听 , 坚持把老房子卖掉 , 然后搬去儿子家住了 。
父母爱孩子,那谁来爱他们呢?
文章图片
以前住在儿子家 , 曾阿姨是帮忙带孩子 , 出钱出力的 , 儿媳还嫌她不好 。 现在曾阿姨年纪大了 , 手头里又没钱 , 孙子也不需要她照顾了 , 所以曾阿姨在儿子家没住多久 , 儿媳就给她脸色看了 , 巴不得撵她走 。
曾阿姨在儿子家天天忍气吞声的 , 勉强过了一年后 , 她觉得实在住不下去了 。 可她的老屋已经卖掉了 , 她根本无处可去 , 已经没有退路了 。 这时她才想起邻居的话 , 心里悔不当初啊!
有一天 , 就因为曾阿姨多吃了一块肉 , 儿媳数落了她老半天 。 曾阿姨心里很难过 , 就去外面街上散心 , 后来走累了 , 就在路边的椅子上睡着了 。 等她半夜醒过来时 , 冷得瑟瑟发抖 , 到凌晨4点多时 , 她才回到家 。
儿子一家都在睡觉 , 谁也没有因为她夜里没回来而出去找她 , 曾阿姨心寒透顶 。
第二天 , 曾阿姨打电话跟自己的弟媳诉苦 , 说着说着就哭了 。 弟媳很心疼她 , 就叫她回乡下吧 , 他们家有一间老屋可以给曾阿姨住 。 后来 , 曾阿姨就回到乡下 , 住到了弟弟家的老屋里 。
父母爱孩子,那谁来爱他们呢?
文章图片
老人要握紧养老钱
法律规定 , 父母把子女抚养到18岁 , 就已经完成抚养义务了 。 当然 , 法律规定的是底线 , 现实生活中是父母帮子女成家立业后 , 才算完成任务 。 子女成家立业后 , 父母有能力就帮子女一把 , 没能力就不用帮了 。
父母在帮子女时 , 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养老钱 。 你现在给子女钱 , 主动权在你手里 , 等钱到子女手里后 , 那主动权就在子女手里了 。 你给他们钱容易 , 你想问他们要钱 , 那可就难了!
所以老人一定要握紧养老钱 , 不管你有多爱孩子 , 你都不能掏空了口袋去帮助子女 。 除非孩子出了天灾人祸 , 是人命关天的情况 , 你才可以把棺材本掏出来 。
钱是一个人的腰杆 , 年轻时没钱 , 还可以去挣 。 就是去借钱 , 人家也愿意借给他的 , 因为他有偿还的能力 。 可到老了时 , 已经没有挣钱的能力了 , 身体还随时会生病 , 如果没有钱 , 子女又不孝 , 那老人会很苦的 。
父母爱孩子,那谁来爱他们呢?
文章图片
老人要留着自己的老屋
老屋对老人来说 , 就是一条退路 , 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房子里 , 别人才没有权力赶你走 。 住在别人家 , 哪怕是儿子家 , 如果不是自己出钱买的房子 , 都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的 。
儿子儿媳孝顺 , 那老人住在儿子家没什么问题 , 但如果儿子儿媳不孝顺 , 老人在儿子家养老 , 那就不容易了 。 曾阿姨就吃了这个亏 , 她把自己的房子卖了 , 住到儿子家后 , 她天天受气 , 儿子又根本不维护她 。
好在弟媳愿意把一间老屋给曾阿姨住 , 否则曾阿姨真的无处可去 。 一个老人天天在受委屈的环境中生活 , 每天郁郁寡欢 , 身体就会出问题的 , 那就要折寿了 。
所以老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老屋 , 就像曾阿姨的邻居说的那样 , 如果有老屋的话 , 在子女住得不开心 , 就随时可以回老屋里住 , 这是一条退路 , 也是底线 。
每个人都会老的 , 一定要提前做好养老的准备 , 要握紧养老的钱 , 要守住自己的老屋 。 作为子女 , 要孝顺和关爱老人 , 百善孝为先 。 你今天怎么对待老人 , 你的孩子都看在眼里 , 将来也会怎么对待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