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键|?游戏“借壳”版号上市:涨到百万“天价”,玩法、名字都能套

何键|?游戏“借壳”版号上市:涨到百万“天价”,玩法、名字都能套
文章图片

图/IC
5个月未闻游戏版号消息 , 再度绷紧行业神经 。 尽管仅是发放时间拉长 , 却让各种情绪蔓延 。
再三咨询了前去参加游戏产业大会的同行 , 依然没有得到关于版号的消息后 , 何键(化名)内心升起无力感 。 他已不记得自己等了多长时间 , 更不清楚还需等待多久 。 只深深感到如今游戏行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
自今年7月以来 , 决定着游戏命运的版号审核迟迟未开 。 几乎所有人都在翘首期盼 , 甚至有传闻称游戏产业年会将提及关于版号的情况 , 而游戏年会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类似消息 。
“没有版号意味着游戏无法顺利上线 , 更无法通过销售虚拟货物、玩家充值等方式变现盈利 。 这对于在前期研发砸入大笔资金 , 等待回本成为未知 。 ”何键说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 , 为了将手中游戏变现 , 不少游戏研发商动起了“买卖版号”的念头 。 “套用”游戏玩法、内容成了快速变现的另一个机会 , 不过摆在面前的是“天价”——随着版号审批放缓 , “买卖版号”价格水涨船高 , 私下交易中更是达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 。
游戏行业洗牌局中 , 多位从业者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未来无论是出海还是坚守国内市场 , 游戏产业都将趋于向精品化发展 , 以往依靠低劣游戏赚快钱的时代将不复存在 。
拿到变现“入场券” , “机会必须得抓住”
12月20日 , 凌晨1点 。 老飞(化名)在电脑前反复检查着游戏更新后的数据 , 身边的美工和程序员紧张地守在一旁 , 生怕版本出现任何问题 。
对于老飞而言 , 游戏新上线的资料片决定着能否吸引到更多的玩家 , 这让他很是在意 。 特别是当下这个游戏版号特别珍贵的时期 , 早上线就意味着抢占了市场先机 , 更决定了未来的收入 。
“虽然有版号并不代表游戏绝对能成功 , 但意味着你比很多同行有了赚钱的机会 。 ”结束近14个小时忙碌工作的老飞很是疲惫 。 从事游戏开发多年 , 他越发感到版号的珍贵 。
近年来 , 随着手游在国内市场的越发火热 , 无数游戏研发团队蜂拥而入 。 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 , 2021年 , 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255.38亿元 , 比2020年增加了158.62亿元 , 同比增长7.57% 。 用户人数更是达到6.56亿人 , 同比增长0.23% 。
和众多抱着发财梦的从业者相似 , 老飞也希望能从中借势获利 。
2019年初 , 老飞投资200万元 , 和圈内朋友合伙组建起手游研发团队 。 他将游戏目标群体设定为女性玩家 , 主打轻休闲恋爱类游戏 。 “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人设画风 , 都带着小清新的元素 , 以此讨好女性玩家 。 毕竟行业竞争太激烈 , 只有女性玩家市场还有切入空间 。 ”
老飞自认是幸运的那一批人 。 毕竟在这个无数研发团队翘首期盼版号的时期里 , 自己率先拿到了门票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所谓游戏版号 , 是指网络游戏在上线前 , 必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后得到的“审批文号”以及“网络游戏出版物号(ISBN)” , 其直接决定着游戏能否上线运营 。 更重要的是 , 游戏只能在获得版号后才能进行商业化变现 , 这关联着游戏开发者的收入和盈利 。
为了不浪费难得的机会 , 老飞和团队开始昼夜加班 , 对游戏不断完善 , 以期望成功抢夺市场 。
“机会必须得抓住 。 ”老飞坦言 , “趁其他同类游戏还没得到版号 , 我们势必要迅速占领这个细分市场 。 否则一旦出现类似游戏 , 玩家容易被分流 。 ”
除了在游戏中加入充值、物品、虚拟货币销售等商业化功能 , 以便于迅速变现外 , 老飞还频繁地来往各个城市 , 和各级游戏渠道商打着交道 , 希望将游戏在更多的平台上线 。
游戏公司在研发出新游戏后 , 为了迅速吸引到玩家 , 通常会以合作分成的方式 , 将游戏上传到360游戏、百度游戏等多个渠道供玩家下载玩耍 。 平台越多就意味着玩家接触并下载的可能性更大 。
曾经老飞看不起一些小渠道 , 觉得玩家转化率不高 , 他只愿意和一些大平台合作 。 但如今希望能在所有平台上都将游戏发布出去 。 “每个平台都不能错过 , 说不准有潜在用户 。 ”
或许正如老飞所说 , 他是幸运的 。 毕竟在期待版号下放的漫长时间中 , 越来越多小游戏团队正逐渐失去继续等待的信心 , 选择解散 。
版号“难产”?
何键越来越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
2020年 , 趁手游市场风头正盛之际 , 何键决定从此前的团队单飞 。 他掏出全部积蓄100万元并组建了团队 , 打算研发一款休闲类手游 。 当时的何键意气风发 , 在拉拢心仪的人选时 , 他挥舞着拳头宣布 , 游戏一旦获利 , 每个成员都能拿到厚厚的红包 。
尽管有朋友曾再三提醒 , 近年来游戏版号发放速度不如此前 。 但何键并不在意 , 内心坚信在经历了2018年的“版号下发暂停”后 , 如今市场已恢复正常 。
“2018年确实因为种种原因 , 停发了很长时间 , 但随后基本保持在每年1000个以上 。 ”何键告诉采访人员 。
没想到的是 , 当他兴冲冲地提交审核静待版号时 , 却发现目标越来越遥不可及 。
“最初想法是2021年内拿到版号 , 毕竟前面可能有很多游戏团队在排队等待 。 ”何键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当时心里并没把时间当回事 , 毕竟手里的钱还足以支撑一段时间 , “等待期间还能不断检测BUG , 完善游戏 , 就当是打磨精品吧 。 ”
然而 , 自2021年7月后 , 一直未见到任何关于版号的消息 , 这让他开始忐忑起来 。
据公开数据显示 , 近年来游戏版号下发数量逐年递减 , 2019-2020年 ,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游戏版号数量分别为1570个、1405个 , 远低于2018年前三个月发放的游戏版号数量之和 。 今年自7月22日 , 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后 , 版号审批一直处于暂停状态 。
“版号越来越不好拿了 。 ”同样焦急等待的 , 还有浙江的游戏开发者大可(化名) , “对于研发团队而言 , 版号暂停打乱了发展布局 。 甚至可能因为错过最佳档期而导致失去玩家 。 ”
版号发放的消息渺茫 , 让包括何键、大可在内的众多从业者每天都紧张地关注着政策的动向 。 “整个行业都陷入不安定的焦虑当中 。 同行见面第一句基本都是‘有消息了吗’ 。 ”何键说 。
大可猜测版号之所以停止下发 , 源于行业对未成年人防沉迷监管的加强 , 进而在游戏审核标准上也做了提升 , “不排除相关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内容健康和文化价值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 导致审批进程暂停 。 或许只有等标准出台后 , 版号才会恢复发放 。 ”
“团队基本上算解散了 。 ”手中的钱越来越少 , 版号仍不知道何时才能到来 , 这让何键焦虑不安 。 为了节省成本 , 他让团队回家“休息几天 , 有下家也可以去试试” 。 而当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时 , 脑海里总会想起曾经大家在这里兴奋地讨论着“千万流水”、“IP”等话题 。
上市有套路 , “买卖版号”飙涨到上百万
变现似乎成了游戏行业的“魔咒” , 而心急正催生着“买卖版号”的念头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通常一款游戏在申请版号时 , 游戏研发商所提交的是最初版本的游戏安装包 。 随着游戏从测试到正式上线进程中 , 需要在内容、名称等多个方面不断更新 。 而按照版号申请时必须“一个版号对应一个游戏名字”的规定 , 研发商需要准备3-5个版号备用 。 这就容易造成有版号处于“空闲”状态 , 这如今成了多个游戏研发团队看准的“机会” 。
何键也曾有过类似计划 。 经过四处打听后 , 他联系上一家有多余版号的中介公司 , 希望能将团队所研发的游戏进行“套用” , 但对方的报价却让他瞠目结舌 。
对方告诉何键 , 由于游戏名称要与软件著作权、版号信息匹配 , 何键所研发的游戏不仅要在玩法、内容等方面和对方大致相似 , 而名字也必须更改为对方此前所提交的游戏名字 , 以此蒙混过关 。
而价格通常按照游戏来决定 , 由对方提供软件著作权证书、版号文件以及相关批复 , 何键则按照不同时间段的使用权支付相应费用 , “如果要挑选合适游戏名的版号 , 起步价至少20万 , 这还只是使用版号2年时间的价格 。 如果找到一个符合游戏内容名称的版号 , 使用期限相对更长的话 , 价格需要近50万元 。 ”
有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游戏市场之所以存在“买卖版号”的情况 , 原因在于尽管目前监管部门会随时抽查上线游戏 , 但主要审查点在于游戏是否符合原先的安装包 , 只要游戏玩法大致相同 , 游戏内容就能被允许 。 “市面上这么多游戏 , 被抽查的几率较低 。 就算被查到 , 也只是要求游戏下架 。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采访获悉 , 随着版号审批放缓 , 版号价格也水涨船高 , 私下交易中更是达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天价” 。
“市场价格在早期也就万元上下 , 现在动辄数十万元 。 还存在根据买来的版号重新更改游戏的情况 。 ”思考良久后 , 何键盘算着自己不一定能收回成本 , 最终选择了放弃 。
事实上 , 买卖版号风险极大 。 早在2018年11月 , 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发布《“扫黄打非”工作举报奖励办法》 , 其中对举报买卖书号、刊号、版号及许可证书等新闻出版相关工作违法违规行为的将给予奖励 。
“版号早已被明文禁止交易 。 ”游戏行业观察者马静说 , 一旦被发现不但服务器必须关停 , 利用买来的版号而获取的充值、广告等收入也会被没收 , 甚至买卖双方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
靠精品出道 , 游戏赚快钱时代走向终结
12月22日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在一个有着近百人的手游群里看到 , 这里早已没有以往关于流水、吸粉等合作洽谈的喧嚣 。 偶尔有两三人发言 , 也只是感叹游戏市场 , 以及新加入者咨询何时才能重开版号审核、是否有团队需要帮忙等疑问 , 但已很少有人回复 。
不过 , 何键选择以“临时工”身份加入一家研发策略类游戏的团队 。 签订合作条件时 , 他承诺以低廉的薪水帮助对方进行数据维护、后期更新等工作 。 而一旦自己的游戏得到版号后 , 对方也会安排相应人员来帮助完善游戏 。 “有同行相助的话 , 能加快游戏研发速度 , 毕竟早一天上线早一天赚钱 。 ”
“在北京、广州等游戏产业相对发达的市场里 , 很多中小游戏公司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 往往选择抱团取暖 。 ”马静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很多小游戏团队就两三个人 , 在游戏研发后期测试、数据编写等领域往往缺乏人手 。 一旦有团队需要人手 , 通常会寻求彼此间的合作帮助 。 ”
多位游戏从业者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当前版号暂停 , 最受伤的莫过于行业中小团队 。 毕竟大厂商有雄厚的资金和此前上线的游戏营收做支撑 , 而圈内更多仅依靠新游戏或者将未来押注在单一游戏上的团队 , 并没有等待的资本 。 如果计划继续坚守下去 , 只能依靠互相抱团或许才能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
与此同时 , 海外市场已成为游戏厂商们的出路 。
游戏出海早在多年前就存在于游戏行业 。 彼时 , 国内中小游戏厂商为了避开巨头垄断 , 纷纷选择这一道路 。 经过多年奋战 , 如今全球各地玩家手机中 , 都罗列着多款产自中国团队所研发的游戏 。
数据平台App Annie在一篇分析报告中表示 , 全球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发行商重视的战略 , 包括腾讯、网易在内 , 整体中国游戏发行商出海的增速都已经驶入快车道 。 这与中国手游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不无关系 。
据《2021年移动游戏出海洞察报告》显示 , 自2018年至2021年中国出海移动游戏在海外移动游戏市场的份额稳步增长 。 2021年 , 海外前2000名的游戏中 , 来自中国开发商的游戏占有率达到23.4% , 位居全球第一 。 同样据《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报》 , 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180.13亿美元 , 较去年增收25.63亿美元 , 同比增长16.59% 。
“最初出海是因为国内玩家更倾向于大厂出品 , 为了求得生存而转移战场 。 近几年随着版号发放的缩紧 , 越来越多团队走上了这条道路 , 甚至其中不乏只做海外市场的厂商 。 ”大可说 。
随着包括游戏大厂在内的多个厂商纷纷涉足这一市场 , 海外市场竞争也格外激烈起来 。
事实上 , 受地域文化影响 , 绝大多数国内游戏团队很难打进日韩、欧美市场 。 更多聚集在东南亚等地区 。 这导致无数游戏团队都挤在这一区域 , 面临的竞争压力甚至比国内还大 。 要想从中脱颖而出 , 必须打造符合当地文化、玩家喜好的精品游戏 , 而这对于研发费用有限的中小团队而言 , 无疑又是一大问题 。
“以前受利好影响 , 很多游戏研发团队蜂拥进场 , 其中充斥着不少为了赚快钱而粗制滥造的游戏 , 给行业营造出一种虚假繁荣的假象 。 对行业也造成伤害 。 要想真正有序发展 , 必须要驱除劣币 。 ”马静分析称 , “如今游戏行业正在从爆发式增长阶段向稳步增长阶段过渡 。 而版号审核放缓以及标准提升 , 势必会对类似游戏进行清洗 , 届时游戏市场才能越发得到认可 。 ”
大可同样认可这一说法 , 在等待的日子里他一遍遍打磨着游戏 , 对背景音乐、角色服装和界面都反复进行完善 , “不再单纯希望依靠噱头来获取一时的流量 , 而是一款真正能经受市场和玩家考验的长期作品 。 ”
等待的日子并不意味着坐以待毙 , 大可还决定把此前研发的游戏回炉重造 。
大可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团队多年前曾研发过的一款休闲武侠类游戏获得过版号 , 虽然后来为了全力拼新游戏 , 让其处于闲置状态 , 但在这特殊时期下让他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 “尽管很久都没更新了 , 无论是玩法还是角色都不符合当下玩家的审美 , 现阶段只能靠它来维持生计 。 ”
为了迎合当前玩家的喜好 , 大可和团队对游戏做了重新设计 。 一方面将性感造型的角色全部下架 , 转而换成更受欢迎的二次元形象 。 另一方面也摒弃早已落伍的玩法 , 加入了不少时下流行的元素 。
“以前的游戏偏重于操作技巧 , 对很多休闲玩家并不友好 。 现在不少环节都加入了自动模式 , 玩家只需要体验过程就行 。 ”大可说 。 他还特意在游戏里植入了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 , 以此来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圈层的玩家 。
幸运的是 , 更新后的游戏在市场获得不少认可 , 也为大可每个月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 。 尽管分到每个人手中仅有几千元 , 但足以支撑团队走下去 。
【何键|?游戏“借壳”版号上市:涨到百万“天价”,玩法、名字都能套】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