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二 )



那么究竟当孩子出现怎样的状况,需要带来就医呢?耿峰告诉采访人员,一般而言,如果孩子的情绪波动持续超过半个月,家长应重视起来,将孩子带到医院进行评估。但如果孩子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例如出现明显的自我伤害行为,或者连续严重失眠、食欲的严重减退,则应尽早就医。

周建松介绍,可以使用三种方法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估。第一,和孩子自己之前的行为相比,有没有突然出现明显的异常改变。例如孩子以前成绩都很好,现在成绩突然下降,以前外向开朗现在突然变得内向、沉默寡言了。

第二,孩子与其他同龄小孩相比,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例如是否沉迷上网打游戏,如果同龄的小孩普遍每周都玩1-2个小时的游戏,那也是正常的,如果小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远远大于同龄小孩,如每天超过3-4个小时,则可能存在游戏成瘾或其他精神方面的问题。

第三,孩子是否出现明显的异常,例如存在自伤、自杀等行为。

无措的父母

父母是影响孩子精神健康的重要一环,但精神健康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

虽然与家长的沟通不畅是孩子出现精神障碍的一大病因,但在周建松看来,并不需要过度一味责备家长,发病还有很多病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因素,而家长亦有自己的难处。“(父母)为什么要逼着自己小孩子学习、读大学?是因为父母觉得不读大学,小孩子以后就有压力。但小孩子现在可能感受不到这种压力,自己觉得我现在挺好的。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看到的患抑郁症孩子家长,有大学教授,有政府官员,有工人,有老师,也有农民。有对孩子情绪体验很麻木的家长,也有小孩生病了,自己的工作都不要了,天天陪着小孩子的家长。”周建松表示,极端的很麻木的家长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家长都是差不多的,如何在当今社会的压力下培育好孩子,对他们而言都是一个挑战。

在翻看问诊记录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感到无奈的记录,这些记录里留下的都是父母的茫然和不知所措。

精神科|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文章插图
截图来源:好大夫在线

精神科|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文章插图
截图来源:好大夫在线在问诊记录的“希望得到的帮助”这一栏中,家长们反反复复提到的更是“治疗”、“就诊”、“是不是”、“怎么办”。

精神科|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文章插图
我的孩子是不是得了精神疾病?我究竟要怎么办呢?……或许作为父母,当你花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用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和孩子做朋友,你也就多了一丝更了解他们的可能。而假如你的孩子真的确诊了精神疾病,你也不必感到羞耻。精神科医生常说,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就像感冒一样,你的身体着凉受冻,就可能会感冒,你的心理着凉受冻,就可能会抑郁。精神疾病不是贬义词,而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并不可耻。

精神科|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wyp来源:澎湃新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