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医院弄错180份乳癌报告,近百名患者“被”治疗,癌症也会误诊?

2020年11月,新加坡邱德拔医院实验室为乳癌病患进行的一项检测中,因免疫组织化学单位检测过程中染色程序出现问题,最终导致约180名病患的被误诊为乳癌患者,其中约90人可能因此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
新加坡邱德拔医院是一所政府公立医院,大家对它信任有加,许多癌症患者也选择在这所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事件发生后,有采访人员联系到其中一名患者,这位女士表示自己已经接受了17轮的曲赫赛丁药物治疗,这个药的副作用非常大,已引起多次腹泻、发冷、发烧的情况。
癌症|医院弄错180份乳癌报告,近百名患者“被”治疗,癌症也会误诊?
文章插图
程序出错,导致半数以上患者接受“不必要”治疗。过度治疗给身心带来的伤害,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有人思考:癌症不是经过层层筛查吗?为何也会发生误诊?
二、癌症误诊率有多高?实际上,癌症误诊的事件并不是什么罕见事。坊间曾有戏称:“癌症治不好,治好都是误诊”。《诊断学》杂志曾发表的一篇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学院的调查论文显示,对超过9万名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癌症、感染性疾病以及血管疾病的误诊率相当高,在10个患者中,就有1个因患了这三种疾病而被误诊,又有大约一半被误诊的患者因此出现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北京武警总医院病理科纪小龙指出,误诊在医学界非常普遍,我国癌症的误诊率约在30%。是什么原因导致癌症容易误诊?这其中就涉及医生、医疗技术、疾病等方面。
癌症|医院弄错180份乳癌报告,近百名患者“被”治疗,癌症也会误诊?
文章插图
如果医生专业水平不够,或当地医疗技术落后,就容易造成患者误诊;其次,疾病症状不明显,如大肠癌,早期与肠炎非常相似,也容易被误诊;另外,医患关系差,患者对医生信任不够,医生贪图利益,也会造成医生无法做出正确诊断。
癌症误诊,对于患者、医院而言都是“两败俱伤”的事情。对于患者而言,不止要警惕被误诊为癌症,也要注意癌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而患者要留意,癌症的确诊需经过临床诊断、影像诊断,及组织病理诊断等多种步骤,仅凭靠单一诊断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可信。
三、3种癌症易被误诊医生一直都在强调癌症要早发现,早治疗。但以下3种癌症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没有什么筛查手段,可以把它们“精准”抓出。

  • 1.骨肿瘤易被误诊为“生长痛”
据了解,骨肿瘤每年新发患者约1万人,且大部分患者在发现已进入晚期。河南省肿瘤医院蔡启卿主任解释,骨肿瘤发病目前没有确切的原因,大部分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关节疼痛。当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很多家长会误以为这是“生长痛”的表现,往往没有引起重视。
癌症|医院弄错180份乳癌报告,近百名患者“被”治疗,癌症也会误诊?
文章插图
蔡启卿主任提醒,与生长痛不同,骨肿瘤会有不明显的骨头痛,多数发生在晚上,伴随酸困胀的感觉。随着病情发展,疼痛的频率越来越高,疼痛的持续性也越来越长。建议患者出现症状后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在骨头还没有被破坏时发现异常。
  • 2.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超过50%
多发性骨髓占所有癌症的1%左右,由于发病率较低,病情延误的情况很普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据郑大五附院血液内科陈精予主任介绍,多发性骨髓十分隐匿,早期多表现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也没有典型症状,因此很难早期发现。
多发性骨髓瘤虽十分狡猾,但也不是无迹可寻。陈精予主任表示,由于病情影响,患者肾小球过滤下降,可引起意识模糊、多尿、便秘。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肾功能下降,通过尿检,可发现各方面异常。还有9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出现贫血。由此,通过抽血检查、尿常规检查、骨穿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等综合检查,可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尾巴”。
癌症|医院弄错180份乳癌报告,近百名患者“被”治疗,癌症也会误诊?
文章插图
  • 3.胰腺癌容易“伪装”成胃病
胰腺癌也是非常容易被误诊的癌症,根据国内数据显示,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率仅为5%-7%,5年生存率仅为7%。胰腺生理位置隐匿,“藏”于腹腔的深部,体积也相对较小,不引人注目。再加上胃肠道内气体对胰腺的“掩护”,若是使用超声波检查,容易被干扰,使超声对胰腺病变不太敏感,易于漏诊。
癌症|医院弄错180份乳癌报告,近百名患者“被”治疗,癌症也会误诊?
文章插图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臧凯医师建议,定期体检是发现胰腺癌的最佳手段,通过腹部多期CT增强、胰腺B超以及肿瘤标志物CA19-9、CEA等的筛查,可以精准揪出胰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