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下周,上海将迎来连续高温天气,炎热潮湿的气候也让不少市民直呼“戴口罩闷得慌、呼吸费力”。
要注意的是,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加之全国多地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做好个人防护仍是重中之重,不可有丝毫麻痹松懈的思想。
【 呼吸道|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守护者!坚持防护不松劲,疾控专家总结“防疫十要”】“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守护者,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力量。”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负责人潘浩今天再度向市民呼吁,以我为始,做好防护,“防疫十要”应牢记。
1、要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牢记“防护第一,舒适第二”的原则。外出后尤其在室内环境里、乘坐交通工具、就医、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即使炎热也要忍耐,坚持戴口罩。对于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来说,均为一次性使用,使用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为宜。夏天戴口罩容易被汗水浸湿,应勤换口罩,时间以1-2小时为宜,建议随身多备一两只口罩,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炎炎夏日,市民也应当掌握一些“小技巧”,为自己创造舒适的佩戴条件。
在公交地铁、医院、楼宇内等公共场所,一般都会有空调、风扇,可以有效降低温度,缓解闷热。在人群密集的集市、菜场等地,可利用手持小风扇降温、或在阴凉处缓解闷热。
要注意的是,不要佩戴有阀门的口罩。有阀门的N95口罩在用于疫情防控上,存在隐患。假如佩戴者为新冠感染者,呼出气体不经过滤直接排出,容易给他人造成感染风险。
文章插图
摘掉口罩时,也有几点注意事项:
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可能会感染自己。
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自己是病人),可能会感染别人。
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可能会交叉感染。
不要直接放到包里、兜里等处,可能存在持续感染风险。
2、要保持手部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在咳嗽或打喷嚏后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勤用流动水或免洗手消毒液做好手部消毒。
接触冷冻食品及包装表面时建议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手套。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口鼻眼。
3、要做到一米线、多通风、少聚集
在商场、影剧院、公交车、地铁、机场候机室等公共场所自觉遵守防疫措施,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与多人同处同一密闭空间时尤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勤开窗通风,远离有呼吸道症状人员。
保持家庭和工作、生活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开窗通风。
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阴冷潮湿、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4、要注意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帕或衣袖内侧捂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文章插图
5、要注意饮食卫生
倡导分餐饮食,使用公筷。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鲜食品,生熟分开,对餐具常消毒。
6、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应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如实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外出和接触史,杜绝带病社交。
夏季天气变化较大,要注意冷暖,预防感冒。
7、要积极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措施之一,在符合接种条件的前提下应积极完成全程接种。
文章插图
8、要主动报告
市民除做好个人防护外,还应按要求做好外出来(返)沪后相关报告并配合落实防控措施。
本人或接触的亲友中,若近期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行史,应及时报告工作单位及社区,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安排,做好信息填报、清洁消毒等工作。
市民应主动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公共场所时,主动配合做好“双码”(健康码、行程码)亮码及体温检测。
9、要避免出境游,非必要不出行
避免出境游,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关注病例活动轨迹涉及范围,尽量避免前往旅游热点地区,少聚集不扎堆。仍要出行,需提前向当地相关部门明确防控措施要求。
- 补血|曾经深信不疑的养生知识,竟然都是错的?
- 女人励志早安语录简短精辟
- 假蒟叶|乡间的野草,浑身都是治病良药,可以做成这种美味的食物!
- 金刚藤|山上一种野生植物,人称“马甲子”,它全株都是宝,看看你认识吗
- 宁心安神|身上藏着9个窝都是上天给你的治病药 不会用太可惜
- 女人叫你哥,大多时候都是这几种意思
- 软骨|关节炎都是冻出来的吗?盘点骨关节炎的那些致病因素
- 中毒|警惕!厦门、漳浦近期已有2人中毒,都是因为它!这种吃法要不得!
- 手术台|血管里的“修路人”:每年除夕夜,几乎都是站在手术台前度过
- 宣传|朱里街道中心卫生院开展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