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炎,不少市民会选择烧烤、啤酒及冷饮来满足自己的口腹酣畅,然而饮食不当的话,身体往往会提出抗议。采访人员从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了解到,由于三餐不规律、过于贪凉、饮食太油腻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的发病率,最近一段时间明显增长。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二(胆石)科主任赵茗提醒,若胆囊结石反复发作,需要及时处理,但是“并非有结石就要切除胆囊,胆囊也绝对不是可有可无”。
胆石症高发人群多有这些“共性”
赵茗介绍,胆囊的角色非常重要。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胆汁,并参与食物的消化尤其是脂肪的消化。胆囊参与的消化过程是这样的:人空腹时,大量胆汁储存于胆囊内,胆囊黏膜不断吸收胆汁中的水分,胆汁越来越浓缩,黏性也越来越大;而当定时进食时,人体便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收缩,帮助胆汁排空;胆汁经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成为分解吸收食物的一种消化液。
胆道系统的疾病主要有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和良恶性胆囊息肉。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一般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其中80%以上的胆结石是胆囊结石,约15%的胆结石是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只占5%左右,它们处理完全不同。
“在门诊上,经常看到有‘老病号’一边忍着痛,一边捂着腹部进来了,一问原因基本都是刚饱餐了一顿,或者进食肥腻食物、大量饮酒等。 ”赵茗告诉采访人员,胆囊炎急性发作与胆囊结石表现类似,可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数小时后发生,疼痛常向右肩及背部放射;或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伴有打嗝等;以及发热及皮肤、眼睛发黄。当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警惕胆石症的存在,应及时就医。另外,若长期存在右上腹的不适感,也建议到医院进行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他还提醒,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管较为常见的胆道疾病,近几年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不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总结看来,爱吃油腻性食物、不吃早餐、盲目减肥等是患病的主要诱因,不爱吃早餐者、饮食偏荤喜甜者、饭后久坐不动的人、体型肥胖者、有疾病家族史者,这些共同点都是更容易得结石的特点。
三餐进食不规律导致胆囊长结石
市民陈女士(化名)经营着一家小餐饮店,为了把生意搞得红火,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一年到头很少休息。由于忙于工作,一日三餐常吃得不规律,往往是店里剩点啥,她就随便吃几口。慢慢地,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还查出了胆囊结石。查出结石后,有医生建议陈女士切掉胆囊,但她有顾虑,一直拖着不肯手术。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彩超复查结果显示,陈女士的胆囊结石在不断增大。令人头疼的是,近一年来,她只要稍微吃一点油腻食物,右上腹就隐痛发作。 “前两天,刚陪着朋友吃了顿烧烤,我就疼得进了医院,你说这往后我还怎么放心地吃东西呢? ”
“我们的五脏六腑中,有一个叫‘胆’的器官。无论你胆小如鼠,还是胆大如斗,都不能代表你的胆更健康。”赵茗指出,胆在医学上被称为胆道系统,由胆囊、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组成。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是常见胆道疾病,其中胆囊结石最常见,我国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有胆石症。
“夏季可以说是得结石的高发期,尤其是入伏之后,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大量出汗而使体内水分流失得很快,同时中医上讲,盛夏时节湿气重,脾胃功能处在最弱的阶段,人的机体和脾胃的运化功能降低。 ”赵茗分析,不少人又有“苦夏”的表现,吃饭的规律性受到影响,早上不吃,夜宵倒都是高油脂高热量高胆固醇,爱喝冷饮、夜晚熬夜、情绪波动大、运动少等,这些都会导致胃肠功能受影响,影响肝胆正常疏泄功能。
选择合适治疗“保胆”有必要
“中医认为胆是六腑之一,属奇恒之腑。胆汁被称为‘精汁’,胆有‘藏精气’的作用。现代医学则认为,胆囊不仅具有简单储存、浓缩、排放胆汁的功能,还有分泌、免疫和调节胆道压力及胆汁肠肝循环的功能,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因此,在现阶段的治疗中,我们希望科学地保护胆囊功能,为不同类型的胆石症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赵茗指出,针对不同症状胆囊结石的病人,现行的治疗手段包括胆囊切除、溶石治疗和保胆取石手术等,医院依托中医药优势,对于轻症,也有相应的口服中药方法可以缓解和治疗。
- 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讲究?牢记这6大注意事项
- 排便|春节饮食作息要注意 当心肛肠疾病来“闹春”
- 饺子馅|今日小年,肝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如何健康饮食
- 胆汁|肝功能受损时,身体会频繁出现3个症状,发现后,需及时检查
- 肿瘤|肿瘤患者易咳嗽?遵循4个饮食原则来缓解
- 胆固醇|常见慢性病饮食禁忌都在这儿
- 心血管疾病|应酬聚餐?饮食无节?春节前后正是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期!专家:年末守好心梗防线
- 饱和脂肪酸|为什么雄性激素越来越少?6种饮食习惯,可影响男性功能
- 患者|【请查收】高血压患者宜、忌饮食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