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原则:60%的原则
当你想让孩子改进某件事的时候 , 要先指出他60%好的部分,再告诉他另外40%应该改进的部分 。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笔玩橡皮 , 可以用“60%的原则”这样说:
“妈妈看到你写作业的时候坐姿真好看 , 直直的 , 写的字也是真整齐 , 一看就是非常认真仔细 。
笔和橡皮在桌子上有一点影响你 , 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 让它们不干扰你?
或者可能你需要妈妈帮助你一下 , 先将橡皮拿走 , 等你需要用的时候 , 再叫我给你拿回来 。 ”
这个原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的习惯 。文章插图
●第四个原则:先回应情绪 , 再处理事情
有位妈妈说 , 她的孩子可乐没有同理心 , 走路给小朋友撞倒了 , 不管人家就自己跑走了 。
我问可乐:“把别人撞倒了 , 怎么不去关心一下呢?”可乐说:“没事啊 , 又不疼 。 ”
听完可乐的回答 , 我去问他的妈妈:“可乐摔倒的时候 , 您会怎么做呢?”
妈妈说:“我会告诉他为什么摔倒 , 记得长记性 。 ”
我又问:“如果孩子说疼 , 或者哭了 , 您怎么回应呢?”
妈妈说:“男子汉 , 摔一跤有啥疼的 , 还好意思哭?以前好像有过 , 但我说了他几次 , 现在就不会这么娇气了 。 ”
可乐妈妈的做法也反映了一些父母的惯性思维 , 总是在问题发生后急于教孩子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 , 却总是压抑和否定了孩子的情绪 , 这样自然就不能发展出丰富的情感和同理心了 。
所以 , 记得以后在解决问题前 , 先回应孩子的情绪:“是的 , 妈妈看到你摔倒了 , 妈妈感觉到你摔疼了 , 来 , 妈妈抱一抱 。 ”文章插图
情绪释放 , 是孩子心理压力的减压阀 。 一个善于及时宣泄情绪的孩子 , 能在遇到困境时 , 更快地帮自己调整情绪 , 进行心理建设 。
●第五个原则:看到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日常生活事件的背后 , 隐藏着家庭成员间的感受和需要 。 这些需求有没有被表达出来 , 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或不幸 。
针对可乐在学校里总是偷偷翻别人的文具袋 , 拿别人文具这样的行为 , 我问他:“当你看到那些漂亮的铅笔、橡皮、扎头绳的时候 , 你是不是很羡慕啊?你羡慕他们什么呢?”
可乐说:“我猜他们的妈妈肯定很温柔 。 ”
看 , 孩子想要的 , 不是这些东西 , 而是通过拥有这些东西 , 感受到温柔的妈妈给予爱的感觉 。
当可乐的妈妈“看到”了孩子这个“问题”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时 , 热泪盈眶 , 并且开始在点滴中让孩子去感受到她的温柔 , 帮孩子逐渐改掉了这个拿人家东西的“问题” 。
了解孩子行为、情绪背后的需求 , 可以帮助孩子有效表达和求助;
看到别人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 会让孩子对很多事情能有更正确的归因 , 从而有积极乐观的看法 。
来源:《父母必读》杂志 , 国家期刊奖荣誉品牌 , 致力于孕·0~6岁专业养育支持 , 欢迎关注父母必读微信公众号(ID:fumubidu01) 。
图片来源:摄图网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