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围剿”幽门螺杆菌

近日 , 话题#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冲上微博热搜 , 阅读量高达3.8亿 。 其实 , 近年来 , 随着体检普及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 幽门螺杆菌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会诱发胃癌吗?该如何预防?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男孩腹部不适还干呕 原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连续好几个月 , 9岁男孩桐桐(化名)经常肚子不舒服 , 时不时还会干呕 。 一开始,家人以为他是吃坏了东西,可桐桐三天两头喊难受,让家人担心起来 。 父母带他来来回回去过好几家医院,吃过药,还输液治疗过,可一直没有明显好转 。 前一段时间,桐桐的症状越来越严重,都没法正常去上学,只能在家休息 。
桐桐的父母焦心不已,带他去了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详细问诊,并且排除了禁忌证后,建议为桐桐进行无痛胃镜检查 。
经过胃镜检查,医生发现桐桐的胃体存在疣状隆起,十二指肠球部点状糜烂,在胃窦部取标本后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为强阳性,也就是说,桐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 结合桐桐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为其安排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三联杀菌疗法,目前桐桐正在治疗中 。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岚称,“最近几年,从我们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可以发现,检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确实明显增加,还有很多人体检时发现阳性,又到门诊咨询治疗方案 。 ”
刘岚介绍,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生存于胃部,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可以通过唾液、粪便等途径传播 。
主要通过呼气试验
检测是否感染
有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都非常高 。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刘岚介绍:“可以在胃镜检查时取样本化验,如果单独检查幽门螺杆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是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 。 ”由于操作简便、无痛无创、准确度高,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被大多数医院所采用,两者在准确度上没有太大区别 。
【幽门|“围剿”幽门螺杆菌】由于原料及仪器检测原理不同,碳13适用于大多数人群,碳14不能用于孕妇、哺乳期女性和儿童 。 刘岚提醒大家注意,幽门螺杆菌检查是一种定性检测,而不是定量检查,检查结果只能说明胃内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不能计算到底有多少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
可通过饮食、唾液传播
相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和胃肠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 。
那么,是否人人都要筛查幽门螺杆菌?发现感染就要彻底杀菌吗?对此,刘岚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确实会提高胃癌的风险,但并非绝对,会不会得胃癌,不是这一个因素决定的,还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 ”
在刘岚看来,14岁以下儿童及8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不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因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低,但根除治疗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素选择余地少和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低 。 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很大部分在于其预防恶性肿瘤的意义,该检测对高龄老人的获益性显著降低,并且高龄老人脏器功能减退且常一身多病,同样存在对药物耐受低 。 ”
“如果有胃癌家族史、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伴有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建议做杀菌治疗 。 ”刘岚表示,积极治疗不仅可预防自身疾病,也能减少家庭传染源 。
幽门螺杆菌杀菌后还会再感染吗?刘岚解释,成功杀菌后,如果还继续同样的生活方式,还是可能再次感染 。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吃饭是聚餐式,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饮食、唾液传播,这也使得很多儿童被感染 。
杀菌时要规范用药
不要相信偏方
最重要的是,如果杀菌不恰当,反而会使得细菌获得耐药性,变得越来越顽固 。
十几年前,杀灭幽门螺杆菌有三联疗法,现在临床上以四联疗法作为初次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案,即一种铋剂+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比原来多加了一种抗生素 。
刘岚提醒,务必要按时按量服药,一个月后再到医院复查杀菌情况,争取一次性彻底杀菌,“如果服药不规范,幽门螺杆菌不能彻底杀灭,会产生耐药性,以后再想杀菌,就难上加难了 。 ”
对于大众流传的吃大蒜能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说法,刘岚解释,大蒜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能够杀死细菌,但必须达到足够的量,才可能有效果 。
同时,大蒜有较强的刺激性,吃得太多,人的胃也会受不了 。
有广告宣称,有些牙膏能够杀幽门螺杆菌 。 刘岚表示,普通牙膏刷牙也能起到清除口腔细菌、减少炎症的作用,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某种牙膏能彻底杀灭口腔幽门螺杆菌 。 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一定要规范治疗,不要听信偏方 。(齐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