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对应州之役的战前部署,展现了领导者的军事才能( 二 )
明武宗得知后 , 乃亲自自阳和率兵赶来支援 , 明武宗出发前 , 驻于阳和的延绥参将杭雄将明武宗比为主人 , 自己为犬 , 蒙古军为盗贼 , 盗贼至则犬吠咬之 , 以此来劝谏明武宗不要亲自出击 。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明武宗亲临战场杀贼的勇气与决心 。
明武宗率部及时赶到战场 , 不仅带来了急需的后援兵力 , 更是鼓舞了诸将士的士气 , 各部殊死奋战 , 蒙军稍稍退却 , 被分割为两部分的明军才得以汇合 , 此时明方三路大军得以汇合 。
文章图片
蒙古军队主动发起攻击 , 明武宗督诸位将领抵御 , 从辰时到酉时 , 大战百余回合 , 蒙古军见讨不到便宜 , 便开始退兵 , 明日引兵西行 , 明武宗率诸将追击 , 且战且退 , 一直追到平虏、朔州等地方 。 明武宗欲复进兵 , 由于天气突变 , 大风黑雾 , 且由于连续作战 , 将士疲乏 , 遂作罢 , 还驻大同左卫 , 由大同左卫至大同 , 再从大同还至宣府 。
此役 , 明军虽有效地抵御了蒙古军的侵扰 , 但是蒙军亦并未遭受重创 , 究其原因 , 应为蒙古军队在战术上的优势 , 即蒙古军队主要以骑兵为主 , 机动性远远强于明军 , 明军虽按照武宗之调配 , 形成对蒙古军的夹击之势 , 但蒙古骑兵往往能迅速撤离战场 。
文章图片
另外 , 明军在战役过程中似乎也有失误之处 , 大概是王勋部与蒙军接战后 , 萧滓并没有及时驰援 , 而是在明武宗明旨调配后才发兵 , 因而误了军机 。
【明朝时期,对应州之役的战前部署,展现了领导者的军事才能】应州一役 , 无论是战前之部署 , 还是战役过程中之调兵遣将 , 都由明武宗亲自布置 , 且在明军被分割不得合兵之万分紧急状况下及时率领援军赶到战场 , 避免了严重军事灾难的发生 。
虽然此役蒙古军未受重创 , 但是通过对应州之役的战前部署 , 以及战斗过程的梳理 , 仍然能看到明武宗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 , 临战不惧 , 且有亲临战阵的决心和勇气 。
- 明朝重视人才,促进教育恢复科举,皇帝把控殿试,维护皇权统治
- 明朝沿袭前朝修史制度,初期思想禁锢,修史滞后,私人著史繁荣
- 崇祯到底错在了哪里?如何才能自救?
- 明朝最后的战神,打得顺治帝想和他平分天下,名字听着很耳熟
- 为何中国导演几乎不碰元朝、明朝的历史剧?现实因素很重要
- 明朝奇案:女子用妖术害死丈夫,行刑前却磕头喊冤,清官智断奇案
- 东汉末年时期,曹操的爵位到达哪个高度?
- 福建发现一本明朝太监族谱,内容推翻史书,清朝果然大肆篡改明史
- 明朝教育普及,经济发展,思想受到冲击,带动图书市场繁荣
- 有着十六位皇帝的明朝,为何只有十三位皇帝,葬在了北京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