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一流词人,三流皇帝,他是躲在《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男人( 二 )



李煜:一流词人,三流皇帝,他是躲在《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男人
文章图片
政治的无力感让李煜不得不在酒精麻醉和佛家身上寻求暂时的慰藉 , 在历史的大势所趋之下 , 即便他是南唐至高无上的帝王也只能在无比清醒的情况下 , 如同钝刀切肉般一点点接受自己正在飞速沦为亡国之君的事实 。
大宋开宝四年(971年)是个标志性的时间点 , 盘踞岭南的南汉势力被赵匡胤攻灭 , 再加上本就对北宋死心塌地的吴越势力 , 赵匡胤正式实现了对南唐的战略合拢 , 留给李煜偏安享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李煜:一流词人,三流皇帝,他是躲在《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男人
文章图片
南汉的灭亡对于李煜来说无异于唇亡齿寒的危机感 , 随着北宋军队在国境屯兵 , 李煜已然清醒地意识到了南唐距离灭国又进了一步 。 身为帝王的李煜做出了最羞辱的决定——主动去帝号 , 并希望自己的低头可以换来赵匡胤的怜悯 。 我想一位帝王做到这份上 , 心中的耻辱和愤懑不言自喻 。
但即便是这样极具羞辱性的主动示弱 , 换来的也不是两国修好 , 而是北宋休整三年以后的全力进攻 。 李煜是无错的 , 他用尽了一切去讨好赵匡胤 , 甚至在被围攻期间还不断休书乞和 , 但赵匡胤的那句名言“卧榻之侧 , 岂容他人鼾睡?”抹去了李煜最后的希望 。

李煜:一流词人,三流皇帝,他是躲在《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男人
文章图片
从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找茬对南唐用兵 , 到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金陵城破 , 南唐灭亡为止 , 看似丰饶的南唐并没能组织起特别像样的反击战 , 以不到两年的时间全境沦丧 。 本打算躲在江南苟延残喘的李煜 , 也终究还是做了亡国之君 。
宋太宗开宝九年(976年) , 刚到不惑之年的李煜被宋军押往东京开封城 , 被封为“违命侯”的他开始了被长期软禁和监视的阶下囚生活 。
相比较北宋国破家亡时徽钦二帝的结局 , 李煜的余生其实并不算凄苦 , 在雕栏玉砌的皇家庭院里 , 饮酒作乐都不受限制 。 但和那位从不将家仇国恨放在心上的南汉后主刘鋹不一样的是 , 李煜的内心始终对沦丧的故国难以释怀 , 因此李煜始终难以堂而皇之地享受着香车美酒 , 他的词也基本都寄托了对故国的哀思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

李煜:一流词人,三流皇帝,他是躲在《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男人
文章图片
从“林花谢了春红 , 太匆匆”到“人生长恨 , 水长东”;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到“别是一般滋味 , 在心头”;从“世事漫随流水”到“算来一生浮梦”……
曾几何时 , 那位还曾写过“一壶酒 , 一竿鳞 , 世间如侬有几人”这样快意潇洒词句的李煜彻底死了 , 在南唐国破的那一日 , 死在了江南的旧梦里 。 而这被囚禁在东京城里的南唐后主已经空有躯壳 , 他的笔下也只剩牢骚 。

李煜:一流词人,三流皇帝,他是躲在《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男人
文章图片
在李煜被押至东京城的当年(976年)十月 , 一生戎马的宋太祖赵匡胤就在“烛影斧声”中离奇暴毙 , 而北宋皇位也在吊诡的氛围里直接越过了赵匡胤两个早已成年的儿子 , 过渡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手上(赵匡胤的弟弟) 。
作为北宋第二位皇帝 , 赵光义有两个被调侃的外号:高梁河车神和毒王 。 前者是说赵光义在高梁河一战中丢盔弃甲 , 骑着驴车疯狂逃命的“辉煌战绩”;后者则是说当时先后数人的暴毙 , 赵光义都有极大的嫌疑 。 其中最著名的死者就是李煜 。 李煜的死很让人唏嘘 , 如今被列为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一的《虞美人》 , 相传就是他的绝命词 。

李煜:一流词人,三流皇帝,他是躲在《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男人
文章图片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夜 , 正值李煜四十三岁寿辰 , 有感物是人非的他心中愤懑不已 , 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虞美人》 , 这篇词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用词精准都堪称是李煜的词中之最 , 纵然是隔着千载岁月 , 我们读《虞美人》时也能感受到李煜的意难平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一流词人,三流皇帝,他是躲在《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男人
文章图片
词很好 , 即便是要杀他的宋太宗也不得不承认李煜的文学造诣之高 , 但此时南唐已经灭国三年 , 毫无政治敏感度的李煜却仍然在怀念故国 , 这彻底惹怒了宋太宗 。 于是七夕夜中 , 曲终人散 , 来自皇宫的使者带来了皇帝陛下的诏书 , 后主李煜被赐牵机药 , 当夜暴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