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这几年有关“躺”的词语频频出现 , 诸如“躺平”“躺尸” , 很多人对什么都内心毫无波澜 , 直接没了斗志 , 甚至直接躺在床上睡觉 。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章图片
有上述想法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 很多人大学刚毕业 , 也就是20多岁 , 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 , 突然就萌生了躺的想法 。 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全然不见 。
才20多岁就想躺平?你让父母怎么看 。 勤奋自古就是美德 。 庄子曾说 ,
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 , 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 , 讳穷不免 , 求通不得!无以树业 , 无以养亲 , 不亦悲乎?人谓之 , 不死奚益 。
从字面来看 , 忙忙碌碌却没有事业上的成功和建树 , 到最后没有自己的事业 , 甚至连父母妻儿都无法养活 , 这种人活着还有什么用处呢?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章图片
忙忙碌碌无所成尚且受人鄙视 , 更不要说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年轻人了 。
《论语》中 , 孔子对自己也有评价 , “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 , 不逾矩 。 ”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 , 开创私学 , 修订六经 , 你看他每个年龄段都有明确的目标 , 至少是有所行动的 。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章图片
庄子和孔子都是治学大家 , 对自己的要求肯定很高 。 要求不高 , 难道就能躺平吗?未必 , 大体而言在古代普通人也是非常忙碌的 。
我国是农业大国 ,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农耕时代 。 所谓“民生在勤 , 勤则不匮” 。 种田耕作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勤”字 。 毕竟你首先要吃饭吧 , 然后要上缴赋税 , 特殊年份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章图片
如果运气不好 , 碰见无道君主 , 一旦大兴土木 , 那老百姓只有遭罪的份 。 张养浩有感于这一点 , 曾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 发出感叹“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 。
试想 , 在这种状态下 , 你想躺平 , 恐怕是没有可能了 。
农人之勤体现在时间上就是“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 。 有人说了 , 我们白天干活 , 晚上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躺了吧 。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章图片
李白在《子夜吴歌》中写道“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长安城中 , 月色如水 , 千家万户都趁着月色在捣洗衣物 。 那个时候 , 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国 , 普通人穿的衣服 , 大都由葛、麻等制成 , 所以要捣衣 , 使布匹松软平整 。
而在明清时期 , 商品经济和纺织技术飞速发展 , 从事纺织业的家庭更是忙得不分昼夜 。 早上要去市场用丝织品换棉换钱 , 回到家又日夜兼纺 , 甚至可以达到“通宵不寐”的地步 。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章图片
这就是大家向往的小农生活 , 没有诗意 , 没有静宁 , 只有不停地劳作 。
社会底层如此 , 再往上呢?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耕读世家 。 那就是 , 一边是劳作 , 一边是读书 。 在古代能读书是一种福分 。 家庭条件不允许的 , 想给孩子上私塾、请先生 , 那是不可能了 , 连努力的资格都没有 。
家庭条件允许的想要读书走科举也不轻松 。 古代有很多成语 , 如“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刺股悬梁” , 反映的就是夜以继日、勤学苦读的状态 。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章图片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勤”依旧是读书人的的常态 。 陶渊明就认为“勤学如春起之苗 , 不见其增 , 日有所长 。 辍学如磨刀之石 , 不见其损 , 日有所亏 。 ”读书没有什么诀窍 , 唯有日复一日的积累 。
读书人再往上就是考取功名 , 晋身升阶 , 成为官僚阶层 。 此刻你不想进步 , 在边缘部门供职 , 倒也能混混日子 , 如果在中枢显要 , 那是万万停不下来的 。
曾国藩入仕后 , 组建湘军、追剿捻军、主办洋务、回任两江 。 工作之余 , 他还著书立说 , 几乎没有片刻清闲 。

才20多岁就想躺平?看看古人,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章图片
做官的不轻松 , 当皇帝总轻松了吧?也未必 。 历史上除了那些整日声色犬马、不务正业的之外 , 很多皇帝常常日理万机 , 夙兴夜寐 , 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