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白发老兵,盼着永远不会到来的援军,独抗五十载,坚守着大唐最后的荣耀..全部殉难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文章图片
公元808年 , 暴雪漫天的冬日 , 一支军队在西域无人之地缓缓前行 。
他们行军速度并不快 , 肃穆、齐整 , 一步一个深印 。
仔细看去 , 会发现这支队伍中的绝大多数士兵 , 竟然都是满头白发!
并非是白雪皑皑将他们的须发染白 , 而是——这支队伍竟然是由花甲古稀的老人组成的!
大唐初年实行府兵制 , 征发20~59岁的男子当兵 , 玄宗以后 , 改府兵为募兵 , 军队中便都是青壮年为主 。
如今这支队伍 , 恐怕平均年龄都过70了吧?
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配图来自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01
故事要从大唐王朝最慷慨悲壮的安史之乱说起 。
中原遭受重创 , 潼关失守 , 皇帝出逃 , 唐王朝风雨飘摇 , 太子李亨急招回边关各地军队回援 , 动乱虽平 , 但唐室从此衰微 , 再难有昔年西域万邦来朝的辉煌 。
作为唐朝宿敌的吐蕃 , 怎么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安禄山乱兵一起 , 吐蕃便倾举国之兵 , 从雪域高原上奔腾而下 , 尽得陇右、河西走廊 。
大动乱总涌现大英雄 , 名将郭子仪便是其中之一 , 他计退吐蕃 , 二复长安;说服回纥 , 再败吐蕃;威服叛将 , 平定河东 , 史书称他“再造王室” , “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
俗话说 , 将门出虎子 , 郭氏一族 , 子孙数代都是铮铮男儿、铁血将才 , 为保卫唐室安危立下不世之功 。
漫行于茫茫荒野之上 , 这支白发军队的主帅 , 正是郭子仪之侄郭昕 。
郭昕刚刚来到安西都护府时 , 动乱还没有开始 , 他还是一个热血青年 , 自幼受到家风影响 , 一心报效国家 , 打上两场漂亮的胜仗 , 为祖国开疆拓土 , 立万世基业 。
安西都护府 , 是一个充满了荣耀之魂的地方 , 它是大唐帝国最西边的土地 , 千百年来 , 从来没有哪一个中原王朝能将利剑插到这么远的地方 。
它是大唐繁荣与强大的象征 , 威慑着西域四百多个国家 , 连遥远的大秦(见注1)与安息 , 都对这里毕恭毕敬 , 先人远征至此 , 甚至还跨过葱岭与阿拉伯帝国一争高下 。
注1: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 。 随着公元前2世纪末丝绸之路的开通 , 东西方文明交流逐渐加速 , 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 , 当时的中国把它命名为“大秦” 。 《后汉书·西域传》对此有所记载 。
文章图片
壁画安史之乱
02
安史之乱起后 , 大量安西都护府的士兵被调往中原 , 郭昕奉命留下坚守 , 成了两万余名留守边关士兵的一员 。
那个时候 , 他还有些忿忿不平:家乡战乱四起 , 他却不能回去打仗!
他向往风云际会的传奇 , 却从来没有想过 , 战争竟会如此残酷 , 也没有想到 , 边关的仗比中原更艰苦百倍 。
一批又一批的安西精兵受到太子李亨诏书 , 被调往中原支援 , 却一个个有去无回 。
边关驻军内调 , 虽解了安史之乱的燃眉大急 , 却也使得边防空虚 。
吐蕃趁火打劫 , 大军长驱直入 , 意图犯我边陲 。
郭昕立刻振奋精神 , 领兵迎敌 , 无奈寡不敌众 , 吐蕃大军绕过安西都护府 , 直接取了河西走廊!
在吐蕃的步步蚕食下 , 西域诸国归附 , 只剩下安西四镇与北庭两地 , 还在唐军的掌控之下 。
中原忙于内乱 , 根本无暇驰援 , 安西竟然从此被切断与中原的联系 , 成了境外孤悬的一块飞地!
史书上 , 对这一节一笔带过 , 西域就这么丢了 , 新即位的皇帝自顾不暇 , 根本无力也无心再去夺回西域 。
但这轻描淡写的背后 , 是郭昕和他的两万安西军自始至终的坚守!
文章图片
1909年 , 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出土的《杨三娘借钱契约》尤为完整珍贵 , 所落款日期为“唐大历十六年”(公元781年) 。
唐大历十六年(公元781年)实际上是建中二年 , 因安西与内地完全隔绝 , 不知道唐朝年号已于公元780年改为“建中” , 仍袭用大历年号 。 这被记“错”了的时间向人们述说的是 , 当时安西守军对祖国的一片耿耿忠心 。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时隔70年!抗美援朝老兵重逢深情相拥
- 抗战时士兵没有子弹,为何不敢捡日军弹药?老兵含泪:你看弹药箱边绑的啥
- 苏联俘虏幸存日本老兵:就算伐木到冻死,也不要给苏联女军烧热水
- 美国老兵自述,中国军人把重伤员抬到公路旁,让我们羞愧不已
- 抗日老兵离家73年,现95岁高龄回乡寻亲,却发现房子和祖坟不见了
- 将军上厕所时发现一群蚂蚁,为什么对属下说:迅速撤退,违令者斩
- 95岁抗战老兵自杀:曾毕业于黄埔军校,退役后疾病缠身却没钱治疗
- 银川冷历史:消失的遗爱祠,怀念的是一群为银川奉献和坚持的人
- 抗战时,八路军为何很少和日军大规模交战?老兵讲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