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作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

引言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 , 在出现的时候还是在唐代时期 , 到了宋代的时候才是拥有了一系列的完整制度 , 逐渐的成为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中心 , 但是这种地位的上升是十分漫长的 。 而且这种地位的上升离不开科举制度 。 科举制度与士人的关系尤为的密切 , 士人想要当官 , 那么必须就要进入科举进行知识的考核 ,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 科举逐渐的成为了士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

宋代书院:作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
文章图片
科举在唐代的时候逐渐的兴盛 , 但是对于各项制度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定 。 并且在唐末时候 , 大量的战乱逐渐的兴起 , 士子为了能够潜心读书 , 躲避战乱 , 纷纷开始进入到了山林之中 , 书院逐渐的衍生出来 。 到了宋代的时候 , 书院逐渐的开始承担了培养人才的重任 , 就因为在最初的时候 , 官学衰微而国家正是用人之际 , 所以说不得不依靠书院来培养大批的士子 。

宋代书院:作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
文章图片
一、书院的诞生
北宋统治者赵匡胤建立大宋国之后面对诸多的挑战 , 离不开士子对其的支持 , 特别是在文化普及以及文化传承上面更是重中之重 。 于是乎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启了文官治天下的时代 , 士大夫逐渐把握了政治 。 在选拔人才方面 , 统治者赵匡胤也是费劲了心思 , 开始逐渐的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 并且宋代的最初的几代皇帝都是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科举上面的改善 , 可谓是十分的热衷 。

宋代书院:作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
文章图片
北宋对于科举进行了物质上面的赏赐 , 但凡是参加科举的士子都是拥有十分丰厚的回报 , 于是乎吸引了大量的士子前来科举 , 这对于教育上面的刺激是十分大的 。 不仅士子的数量逐渐的上升 , 而且带来的社会气息的引导也是不可小觑 , 社会上出现了兴学的气息 , 这也是奠基了书院发展的基础 。 士人的教育培养离不开学校 , 但在最初的时候财力和人力匮乏的原因使得科举着重在取士之上对于官学的支持十分的有限 , 官学衰微 。

宋代书院:作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
文章图片
二、南宋时期的书院
南宋时期的书院和北宋又有有很多的不同方面 , 首先南宋是在丢失了大半个江山建立起来的 , 为了能够对于自身政权的合理性进行证明 , 士人就是当时最为主要的支持人群 。 在南宋初期的时候 , 战争频繁 , 朝廷更是无暇顾及官学 , 官学也是开始衰败 , 为了能够支持战争的进行 , 各省的的税赋开始逐渐的往军费靠拢 , 此时地方上的经济负担也是越来越重 。 但是持久的战争根本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式 , 于是乎开始议和 。

宋代书院:作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
文章图片
和平时间 , 南宋朝廷开始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发展 , 来振兴官学 , 但是并不能完全地将整个国家的教育承担而来 , 所以人才还是需要从书院之中产生 , 书院在南宋开始逐渐的发展 。 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 , 南宋的士人逐渐的增加官学也是逐渐的发展起来但是并没有像书院那样形成大规模 。 所以说在南宋时期的时候 , 官学并不能成为当时主要教育机构 , 而书院承担了大部分的教育内容 。
《宋会要辑稿·崇儒》记载:熹为吏同安 , 得兼治其学事 。 学有师生诵说而经籍弗具 , 学者四来 , 无所业于其间 。

宋代书院:作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
文章图片
结语
北宋在最初的时候为了能够贯彻右文政策开始重文轻武 , 科举也是随之兴盛 。 大量的士子进入到了科举制中但是却是没有相应的教育设施对其进行支持 , 书院作为地方上的教育设施 , 逐渐的补充了官学的不足 , 成为了官学的替代机构 , 能够为科举培养出大量的人才 , 但是书院依旧是书院依旧排斥在官学之外的教育体系之中 , 无论北宋还是南宋书院一直作为了官学的替代机构 , 但是对于国家的科举贡献是很大的 , 培养出来了大量全能的士子为国家效力 。
参考文献:
宋代书院:作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宋会要辑稿·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