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二 )
这部分的改宗可能也是在清朝 , 青海化隆地区为例 , 当地有这样一个流传 , 即1756年 , 花寺门宦的创始人马来迟从麦加朝朝觐归来 , 在青海循化、化隆(卡力岗地区)等地传教 。 有一天 , 马来迟行至化隆县境内黄河边 , 准备渡河 , 恰逢该地区藏族群众迎接活佛求雨 , 不让马来迟用船渡河 。 马来迟无法 , 骑马渡河而过 , 祈雨群众和活佛见马来迟面不改色、如履平地过河 , 非常惊异 , 要求马来迟祈雨 。
马来迟念经祈祷 , 果然下了一场大雨 。 于是该地藏族群众对马来迟十分钦佩 , 也非常尊敬 , 马来迟因此向该地群众宣教 。 经过几年艰苦努力 , 终于使这里一部分藏族群众皈依了伊斯兰教 。
后来 , 青海同仁保安三庄的部分藏汉族群众也在马来迟的劝导下 , 皈依了伊斯兰教 。 这些活动 , 引起了当地佛教势力的恐惶和反对 , 不得已 , 马来迟离开卡力岗地区返回循化 。
虽然 , 这是历史的演绎和传说 , 但的确在马来迟不懈的努力和劝导下 , 卡力岗藏回最终形成 。
汉回的数量和经历非常地庞大和复杂 , 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完全说清楚 。 在这里 , 我们仅举清代一例 。 如在晚清 , 参与与领导西宁回民动乱的马桂源、马本源兄弟二人在回民聚居的西宁东关筑起土城 , 扩建东关清真大寺高逾城墙 。 同时倡议修缮孔庙 , 会同汉民商绅成立维持社会治安机构 , 并下令各地修整渠道 。 在其治下的汉民纷纷改信伊斯兰教 , “西宁八属汉民 , 尽随其教 , 马智元(桂源)兄弟格外庇护 , 得以安业” 。 (杨凌霄《巡回七叛纪略(乙未循回纪略)》 , 《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3期 , 第35页)
说到这里 , 我们要说的一个问题已经非常清楚 , 即是后期因为改宗伊斯兰教而加入回民这一群体的并不一定是因为民族置换而经历所谓的“双语时代” , 尤其是加入回民的汉民 , 所操语言更是“单语”——汉语 。 那么 , 前期的“回回人”或者“色目人”所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呢?
文章图片
按照史籍的记载 , “色目人”共包括有31种 , 主要分为黄种人来源与白种人来源 。 属于白种的有葛逻禄、钦察、阿速(奥塞梯)、康里、苦里鲁、阿儿浑、合鲁歹、火里剌、撒里哥、密赤思、夯力、苦鲁丁、贵赤、匣拉鲁、秃鲁花……属于黄种的有唐兀(党项)、秃八(图瓦)、土伯特(吐蕃)、秃鲁八歹、雍古歹(汪古)、刺乞歹、赤乞歹 , 等等 。 还有黄白混合的 , 属于白种人或是黄白混血种 。 在这些人群当中 , 阿拉伯人中极少数 。
这么多的人种 , 他们会操什么语言呢?显然不可能是“双语” , 它应该是五花八门的各种语言 。 如此 ,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就有了答案——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 , 后来 , 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 操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是因为 , 今天的回族人中与阿拉伯有血缘关系的也是极少的一部分 。 这是得到学界公认的史实、事实 , 也被写进了中学的历史教材 。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如此一说 , 我们今天一些人认为所有回族人的“老家”都在阿拉伯就成了错误的——那里仅仅与他们的宗教有关 , 圣地非故乡 。
- 夏朝|中科大教授:已证实夏朝就是古埃及,国外网友的评论却令人诧异
- 那英|大清灭亡后,格格都嫁给了谁?你熟知的大明星其实都是皇室子孙
- 美国|活久见!30张珍贵的老照片,一看就停不下来
- 秦国|台湾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什么样?秦国版图变大,个别朝代非常经典
- 曾国藩|曾国藩告诫我们:饭桌上有这种行为的人,万不能深交,这是为何?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王阳明|王阳明: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能在两件事上做到自律,注定是人上人
- 这届小学生的三观,让人肃然起敬
- 吕布并不是因为美人貂蝉杀掉董卓,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 跟犹太人学做生意:想赚钱,就多和一种人打交道,多赚一种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