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知县,为何能管得住几万人?事实上,还真和官位无关( 二 )


一切都按照规矩来 , 百姓也谨遵上一辈人的生活模式 。 知县的治理也是恩威并施 , 一切的事物与生活都有规律可循 , 就算偶尔会有一个越矩之人冒头露尖 , 但很快会被周围的人压下去 , 这就导致很少会出现突发情况 。

清朝一个知县,为何能管得住几万人?事实上,还真和官位无关
文章图片
职位分化清晰
在清朝有明确的规定 , 所有的地方官员 , 都不能在本省任职 。 这也是为了避免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 这其实也是为了加强知县手中的权力 。 在其他的地区任职 , 没有了亲朋与熟人 , 在做决定时就能够更好地去遵循律法了 。

清朝一个知县,为何能管得住几万人?事实上,还真和官位无关
文章图片
知县作为地方的一把手 , 他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 他也需要多位辅助帮手 。 在知县手下一般有县丞、主簿和典史三人 , 他们各司其职 , 每个人所掌管的范围也都是不同的 。 县丞主管收集各种档案还有征税 。 主簿主管户籍的调查 , 和各种文书的办理 , 典史则负责监管各种牢狱和囚犯 。
在这些人的手下也有多个小部门 , 虽说看起来他们的职位不高 , 但却是正经的朝中官员 , 是有朝廷俸禄的 , 就和现在的村长和村支书有些相似 。 为了能够方便他们行事 , 在这三人手下还设有六房 。

清朝一个知县,为何能管得住几万人?事实上,还真和官位无关
文章图片
各方分工明确 , 这就达到了化整为零的效果 。 在这六房下面还设有三班 , 就是大家眼中所俗称的捕快 , 他们的职责就是完成各种跑腿任务 。 虽然在官员眼中 , 这些捕快就是自己手中的小兵 , 但是因为手中有些权力 , 在百姓群体中捕快还是有一定威信的 。
总结
表面上看在清朝知县是一个任务极重的官员 , 但其实他工作的整个系统都是特别完整的 , 和现在县政府机构的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 。 在知县下面还分设了许多的职位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 , 大家相互辅助又相互制约 , 这才让基层工作得以顺利的实现 。

清朝一个知县,为何能管得住几万人?事实上,还真和官位无关
文章图片
古时候虽然经济与文化是落后的 , 但是经过了上千年时代的演变 , 国家管理制度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了 。 当时的社会环境 , 远没有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么简单 , 我们在观剧时图个乐就可以了 , 千万不要太认真 , 想要了解历史还应该去查看正规的历史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