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 , 隆中对是一个名气很大的战略分析 。 刘备依照诸葛亮的规划 , 用极短的时间建立起三足鼎立之势 , 但是欲速则不达 。
“隆中对”如同一剂激素 , 让刘备的迅速壮大以后 , “隆中对”的后遗症也越来越明显 。 “隆中对”的缺陷在哪?
正是毛主席说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这样替刘备谋划未来 , 他说“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诸葛亮建议刘备站稳脚跟后 , 兵分两路进行北伐 。 一路由猛将率偏师从荆州出发 , 一路由刘备统主力从益州发兵 。
诸葛亮的规划本身没有错 , 错就错在他企图用人力弥补实力 。 从诸葛亮的规划来看 , 蜀汉必须掌握荆州的主动权 。 赤壁大战后 , 曹操的势力基本上从荆州撤走 , 荆州成为吴蜀两国的角斗场 。
诸葛亮“怂恿”刘备占据荆州 , 使得蜀汉面临两大阻力 , 一是吴蜀关系恶化 , 联盟瓦解;二是蜀汉占据荆州后 , 一旦曹魏大军南下 , 蜀汉首当其冲 。
曹魏退出后的荆州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 但在诸葛亮眼中成为蜀汉克复中原的突破口 。 诸葛亮过于低估孙权的忍耐力 , 殊不知东吴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要回南郡 。 多次讨要不得 , 只能杀心四起 。
也可以理解为“大意失荆州”必然会发生 , 关羽比较倒霉罢了 , 即便是换成赵云、马超 , 南郡不归还东吴的话 , 这场突袭依然不可避免 。
再说“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话题 。 诸葛亮的北伐建议没有错 , 错在战略部署 。 赤壁战败后 , 曹操迅速调整作战方略 , 由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御 , 并设置三大战区:夏侯渊镇守的关中战区 , 曹仁的荆州、夏侯惇的淮南战区 。
三国全盛时期 , 蜀汉兵力在9万左右 , 曹魏的兵力在19万左右 。 虽然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 但蜀汉依然有发挥的空间 。 因为曹操的防御重心在夏侯惇的关中战区 , 关中平原是天下粮仓 , 更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 史书记载:夏侯惇“都督二十六军” 。 一军按5000兵力算 , 曹操在关中地区布置15万大军 , 实际在10万左右 , 剩余9万平均分布在荆州和淮南 。
蜀汉在南部后方稳定的情况下 , 应该具备与曹魏抗衡的实力 。 蜀汉也只有采取重兵围攻 , 各个击破的策略 , 才有可能一步步吞灭曹魏的荆州和淮南 。 只有吞并荆州和淮南 , 才能动摇曹魏的根基 , 才能说蜀汉的北伐取得实际进展 。
【诸葛亮|关羽败走麦城,毛主席认为错在诸葛亮,一语点破“隆中对”的缺陷】结果 , 诸葛亮忽视蜀汉地狭人稀、兵力劣势的现状 , 选择“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下策 , 荆州岂能守住 , 北伐岂能成功?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关羽|为什么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还要杀?
- 诸葛亮在五丈原究竟所患何种疾病?现代医学分析后给你答案
- 蜀汉的败亡,原因不在诸葛亮不识时势上
- 中国农民花费8年,研究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郭嘉|三国十大谋士排名:郭嘉第三,诸葛亮第五,第一让郭嘉也害怕!
- 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
- 孙权如果不偷袭关羽,而是北伐曹操,能打败张辽,夺取淮南么?
- 诸葛亮为什么决意要杀魏延,别被演义给骗了,真相只有4个字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