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个普通广州人的故事:“老广”郭文雄是社区民警,靓妹吴丽琴是广州大学教师,新广州人金桂旭是口腔科医生。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职业,因为疫情联结在一起,成为广州荔湾逾3000个“三人小组”之一,冲在抗疫前线。
从上门核酸检测、登记就医用药诉求,到照顾居民生活所需、人文关怀、解读防疫政策……三人小组要做的工作事无巨细,他们步履不停,并总结出好点子,想尽快帮更多人解决居家期间的用药需求。
他们是1800万个普通广州人的缩影,有自己的爱好:喝茶、健身、养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展示出了广州人共同的一面:乐观、淡定、积极向上。
文章插图
突如其来的“封控”
6时,社区民警郭文雄准时醒了。他和88岁的父母住同一小区,家里四代同堂,已经做了爷爷的他,还是习惯常到父母家走动。
郭文雄通常骑车到东漖派出所上班。这一天,他睁开眼很快意识到,自己住在单位。洗漱后,他走到百米外的芳和花园集合,刚到门口,保安熟悉地喊了声“郭sir”,对他测温。
同一时间,住在芳和花园的广州大学教师吴丽琴,在家将包子加热,吃完后下楼。5月26日实施封控管理后,吴丽琴报名加入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刚开始协助做核酸检测,后来成为“三人小组”成员。
【 跑腿|广州封控区三人小组这几天:每天扫楼三百户,代居民跑腿开药】荔湾东漖南路是封闭管理区域,芳和花园是这条路上也是荔湾最大的社区,公租房和安置房加起来约有2万名住户。
在荔湾封控管理区域,从6月3日起,超过3000个由社区基层党员志愿者、医护人员和公安民警组成的“三人小组”忙碌起来,承担居民健康检测、核酸采样、协助排查、物资配送、反映诉求等多项工作。
根据防控安排,20个“三人小组”入驻芳和花园。金桂旭、郭文雄和吴丽琴被分到了同一组。
文章插图
出发吧,去扫楼
出发前,三人穿上防护服,金桂旭帮三人自行采集核酸,确认成员的健康状况。
6月7日,有几户反映有感冒发烧症状,是三人上门重点摸排对象。金桂旭是小组的“前锋”,他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再开门。门开后,他负责给居民采核酸、测量体温,并询问症状。所幸经过72小时2轮的核酸检测排查后,这几户都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
潮汕人金桂旭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成家,有人说他长得像韩国综艺主持人河东勋,他的生活圈子很简单,主要是同行、患者。眼下,他的手机骤然又多了三人小组、社区医生的微信群。对于有就医诉求的,金桂旭将患者病历发到社区医生的微信联动群,由后者判断是否到社区医院就医。
到了24楼,一位六旬阿婆腿脚不便,搬着椅子坐在家门口。
“谢谢你们,我今天感觉好多了。”
“药还够吗?”
“还够,但是我有好几种病,有些快用完了。”
“好,阿婆你将病历和身份证给我,我问下社区医生。”
询问后,三人得知,阿婆的丈夫在医院,她自己有多种基础疾病。金桂旭翻阅病历,将她的身份证、病历内容对齐拍照发到微信群,签了放行条,注明第二天到社区医院,他叮嘱阿婆的家人外出要注意防护。
类似的话,几乎每天都会重复。
30℃高温下,金桂旭的眼镜因热气模糊,一旁吴丽琴帮他接过剩下的登记工作,询问阿婆有没有生活上的需求。每一户检查完毕,郭文雄举起消毒喷雾,三人互相给手套和测温仪消毒。
日行三万步,执勤鞋磨平
“扫楼”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
临时一个求助电话打来,三人从20楼奔到30楼。有时50分钟才走访了三家,有时10分钟就能顺利结束一家的走访。
文章插图
15时,一名戴着口罩的女子神态慌张地赶到23楼楼梯间,说一家五口都有些低烧。吴丽琴宽慰她别急,用笔在表格记下对方的门牌号“250X”。等到敲开这户人家——陈明(化名)的家门,经过询问和检查,金桂旭松了一口气,是普通感冒症状。
程序员陈明因疫情困在家,两岁的女儿瑶瑶理着“妹妹头”,有点咳嗽,陈明担心女儿。
小区内像陈明这样年轻的住户不多,老年居民在6成以上,老龄化很明显,面临的问题也更复杂。
18楼的陈伯(化名)熟稔喊道,“郭sir来了”,然后忍不住在家门口哭了起来。
他有前列腺方面的疾病,缺药。郭文雄安抚陈伯,金桂旭确认用药需求后,陈伯情绪逐渐平复。等到三人小组离开时,陈伯挥挥手说,“多谢你们!”
- 麦婉诗|广州推出医保定点协议电子签约服务
- 医疗服务|新疆霍尔果斯市公布4部医疗服务保障电话确保封控区居民就医有保障
- 确诊|河北涞水县将确诊病例所在村划为封控区,邻近两村为管控区
- 杭州市|杭州:滨江区划定封控区、管控区与防范区范围
- 血管外科|广州医生用全球独创术式为罕见先心病患者“拆弹”
- 刘女士|广州医生手绘5张精美手术图,独创术式治好先天性心脏病
- 管控|北京丰台区再增8名感染者 最新封控区、管控区涉及如下点位
- 绿色通道|(社会)广东珠海为疫情封控区居民就医开通“绿色通道”
- 断药|爱心接力“救命药”送入封控区
- 让老百姓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人民至上 | 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