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伞下风光



前人眼中 , 伞下的空间是私密的 , 如今 , 伞下的风情平添了热闹劲和贸易活力 , 有了新的定义 。

晨读|伞下风光
本文插图




十几年前的夏天 , 见到了父亲朋友在美国长大的外甥 。 问他对上海印象如何 , 他思索了几秒钟 , 不提摩天大楼 , 也不谈精致甘旨 , 只是犹犹豫豫地说:上海女生晴天出门 , 居然总喜欢打伞 。
说来希奇 , 美国人不介意裸奔 , 深夜沿街高歌《悲惨世界》里的选段 , 也没有居民抗议 , 却容不下他人打伞遮阳 。 在纽约街头撑伞走 , 朋友开玩笑说不熟悉我 , 陌生人干脆一声吼:“喂!现在没有下雨!”校园里尤其如斯 , 还有人现场编一段嘻哈冷笑 。 某次在路上 , 听到背后有人一溜小跑 , 喊着“请等一下!” , 认为又是找麻烦的 。 谁想 , 是一个也撑着伞的美国女孩 , 她由于防晒常被挖苦 , 愤愤不平 , 第一次在街头碰到“同道中人” , 忍不住要来交流几句 。
时尚变幻莫测 , 艳阳天被束之高阁的伞 , 百年前却是富裕女性的刚需 。 伊迪斯·沃顿笔下阳伞 , 体现了纽约名媛的性情:追求浪漫的中年寡妇 , 打着雕花象牙柄的黑天鹅绒阳伞 , 只会尬聊着调情的奼女 , 偏好粉色 。 郝思嘉这样的“南方淑女”最珍爱木兰花般的肤色 , 出门做足了防晒:宽边遮阳帽、蕾丝小阳伞 , 再加膨大的裙子 , 姊妹几个能挤满一辆马车 。
曾在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见到凡·戴克画的一位热那亚侯爵夫人肖像 , 身后随着非裔男仆 , 身体费力地前倾 , 为女主人打着宽大的红色阳伞 , 如同帝王出巡时的华盖 。 夫人睥睨天下 , 底气多少来自于财富——17世纪 , 热那亚的银行业和奴隶商业正处于壮盛 。
阳伞是纯粹的奢侈品 , 雨伞则实惠多了 , 选择的空间也更大 , 但对于中产家庭来说 , 依旧是不小的开支 。 18世纪苏黎世的《周四新闻报》上有不少雨伞的寻物启事 , 伞上往往写着主人的姓氏或缩写 , 有的还标注了年份 , 就似乎今天的口红、钢笔、腕表刻字 。 《小妇人》里 , 梅格去社交 , 让母亲替她买白柄的玄色雨伞 , 母亲忙中出错 , 买回了黄柄的绿伞 , 不如黑白二色的大方、百搭 。 奼女隐隐担忧 , 自己的伞和富家女金顶盖的绸伞一比 , 会黯然失色 。
在文艺女神的字典里 , 阳伞和雨伞 , 能表现不同的意态 。 19世纪的巴黎社交名媛罗杰-儒尔丹夫人 , 是作曲家和画家的缪斯 。 萨金特曾为其画过一幅肖像 , 这位女士一身白 , 慵懒地躺在草地上 , 附近是斑驳的光影 , 脑后是一把张开的小白伞 , 伞柄朝天 。 她面朝观者 , 伸出一只手 , 像是在催人入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