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老药新用”抗超级细菌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关节外科岳冰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尖端科学》(影响因子15.8)在线发表一则“老药新用”的成果 。 团队发现 , 临床上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商品名如扶他林、戴芬等) , 可用于治疗骨关节术后感染常见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证实该药物能够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协同抗菌效果 , 有效降低MRSA的耐药性 , 使其对传统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再敏感 。 该发现可为骨关节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途径、新策略 。
近年来 , 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耐药菌的广泛传播 , MRSA感染成为影响骨关节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 。 MRSA是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细菌 , 具有广谱耐药性 , 被称为“超级细菌” , 它对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均耐药 。 更不乐观的是 , MRSA还可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 , 产生修饰酶 , 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等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 。 这意味着 , 一旦发生术后感染 , 患者常要面临多次手术清创、引流和长期抗生素治疗 , 可能会造成肢体畸形、功能障碍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 。
在该研究中 , 岳冰课题组致力于探究骨关节术后感染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 通过结合前期临床观察和系列研究 , 发现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双氯芬酸”具有抗耐药菌效果 。 体外研究发现 , 低剂量的双氯芬酸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协同抗菌效果 , 有效降低MRSA的耐药性 , 使其对传统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再敏感 。 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进行连续传代20天后 , MRSA也不容易出现耐药性突变 。
【感染|“老药新用”抗超级细菌】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特殊性 , 研究组在该药物对金属表面相关生物膜感染预防也进行了研究 。 结果发现 , 低剂量双氯芬酸与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组合表现出显著优势 。 动物体内感染模型试验进一步证明 , 双氯芬酸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 可有效减轻MRSA感染 。 该联合用药方案的发现 , 在预防骨关节术后早期耐药菌感染方面有广阔前景 。 采访人员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