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被称为“生命的蜡烛”。
血管内壁光滑,血液在其中,宛若奔流不息的河流。
一旦血液粘度增加,则会影响血液流速,致其流动减缓,甚至形成“血栓”。
而血栓,则是诱发心梗、脑梗、肺栓塞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祸根”。
所以,预防改善血液粘稠,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尤为重要。
血液粘稠的人,通常有5个表现,占2个以上,血管可能堵塞了
1、常流口水
首先排除口腔问题所致。如果平时没有流口水的情况,突然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流口水的现象,就要提高注意了。
这种情况的发生,很有可能是血液黏稠,导致血管堵塞所引起的。
此时一定要细心观察,是否是单侧流口水,甚至还有口眼歪斜的情况,如果有这样的表现,最好去医院检查,很有可能是中风要发生。
2、嘴唇发紫
文章插图
正常健康人的嘴唇,是红润有光泽的,如果出现嘴唇发紫的情况,排除寒冷天气和饮食所致,就要引起重视了。
因为,只有当血液黏稠,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嘴唇才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多呈现出“青紫色”。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紫绀”,是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种表现。
这类人群往往还会伴有,轻微的体力不支,稍微劳动便会气喘吁吁等。
3、头痛眩晕
文章插图
大脑内的血管一旦堵塞,会阻碍其中血液的流通,进而引发缺血性头痛的情况。
头痛的同时,还会伴有眩晕的症状,尤其是在早晨起床的时候,更为明显。
如果不加以检查并治疗,很容易造成脑卒中、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
4、早起疲惫不堪
文章插图
正常来讲,人们在经过一夜的睡眠后,早起时,应该是神清气爽的状态。
但是,如果是血液粘稠,或是血管已经堵塞的人,早起后,便会出现大脑昏昏沉沉,精神萎靡的情况。
如果早起之后,依然疲惫不堪,那么很有可能是血管开始堵塞了,要注意。
5、四肢酸痛
文章插图
一旦血管发生堵塞,四肢也会有感觉。
通常表现为:肢体酸痛、无力;单侧麻木,易跌倒;持物颤抖甚至跌落等。
这些症状的发生,通常是因为血管堵塞,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一旦发生,要及时治疗并疏通血管。
日常生活中,4个行为习惯,会加速血液黏稠度,劝你少做!
1、饮食:咸
文章插图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讲到,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保持在6克以内,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在4克以内。
一旦摄入过多盐分,会增加人体内钠的成分,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血压的压力,使血液更加黏稠。
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心脏,肾脏的健康,也会进一步损害血管的健康。
2、运动:懒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
而缺乏运动,则是血液黏稠,血管堵塞的一大诱因。
这通常是因为,人们长期过懒,不运动,血管里面的“垃圾”就没有办法排出;
久而久之,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囤积在血液中,使血液变得浓稠,最终堵塞血管。
3、睡眠:少
文章插图
研究发现,睡眠越来越少,也会导致血液变得粘稠。
这是因为,长期的熬夜,睡眠不充足,会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 进而引起血管收缩的异常,血液流速变慢;
最终导致血管内垃圾不能及时排出,使得血液黏稠,甚至发生血管堵塞的风险。
4、心情:差
文章插图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情绪过于偏激,消极等,同样会使之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并且这种负面情绪,会诱发多种疾病。
长此以往,会导致血液流速减慢,增加血管的压力。
因此,拥有一份好心情,才是身体健康,最为关键的一点!
想要血管健康,血液畅通,坚持“五个一”
1、一杯茶水
文章插图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医学会|合肥市二院血液肿瘤科孔凡良当选合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 急性胰腺炎|孕妇患急性胰腺炎,血液里置换出2500ml的“油”!
- 让自己的血液变成血管“清道夫”|妇幼科普| 臭氧
- 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联盟为肾友保驾护航
- 血液学|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团队一项骨髓瘤研究,荣获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 血液循环|多走路真的能长寿?医生:若过了50岁,常做3件事或比运动更重要
- 血液透析|珠海:“红码”孕妇、尿毒症老人入院,都有“绿色通道”
- 医疗机构|276个药品,广东等11省联盟开始带量集采,首次纳入了血液制品
- 全人源|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团队一项骨髓瘤治疗研究 荣获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