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女士|“我想记住你们口罩背后的面容”,新冠康复患者专程回医院致谢护士】陶女士向中南医院ICU的护士们表示感谢 。 医院供图
长江日报5月10日讯“没有你们当初的救治和鼓励 , 就没有我的今天!”10日 , 曾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通过ECMO抢救 , 如今已经康复的陶女士 , 专程赶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 , 向该院救治自己的护士表示感谢 , 并向他们致以护士节的问候 。 护士们也摘下口罩 , 满足了她记住救命恩人面容的心愿 。
67岁的陶女士家住新洲 , 去年2月14日 , 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 由于病情恶化较快 , 6天后转入雷神山医院 。 入院时她状态很差 , 两天后双肺功能出现纤维化并伴有多器官衰竭 , 属于危重症患者 。 她所在的病区是中南医院ICU接管 , 医护们不眠不休在病床边监测10余小时 , 经过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 , 陶女士缺氧等情况没有明显改善 , 医护人员立即启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 , 帮助她恢复正常血压和心跳 , 并维持呼吸功能 , 让肺部得到充分休息 。 经过10余天的治疗 , 陶女士脱离生命危险 , 身体逐渐恢复 。 4月初 , 康复出院的陶女士回到家中休养 。文章插图
陶女士向中南医院ICU的护士们表示感谢 。 医院供图
“只有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 才更加体会到生命宝贵 , 也对医护人员有了更多感激!”陶女士表示 , 出院后 , 自己每个月都会到中南医院复查 , 并和ICU主任彭志勇等医护人员成为了朋友 。 去年9月武汉大学举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展 , 彭主任还邀请自己一同前往观看 。 去年11月底 , 自己还作为新冠肺炎康复者代表和彭主任一同前往北京参加会议 , 向全国医护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
成为中南医院ICU医护人员粉丝的陶女士 , 每个月到医院复查时 , 都希望能和医护人员多交流几句 , 但每次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 又不忍心多打扰 。 陶女士表示 , 在雷神山医院接受治疗期间 , 和自己接触最多的是护士 , 他们几乎时刻都在病床边 。 但当时护士们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 自己只能通过衣服上的名字 , 分辨谁是谁 。 出院一年来 , 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 , 抽空专门感谢照顾自己的护士们 , 成为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文章插图
陶女士向中南医院ICU的护士们表示感谢 。 医院供图
5月10日上午 , 陶女士和丈夫专门来到中南医院 , 见到了正在工作的重症医学科李锦、田超等多位曾在雷神山医院ICU工作的护士 。 陶女士夫妇献上鲜花 , 并深深鞠躬 , 向他们致以护士节的问候 。
“没有你们的全力付出 , 我今天不可能站在这里 。 ”陶女士表示 , 是医护人员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 自己将永远记得他们 。
“丁护士长 , 我一直有个小小心愿 , 你们能不能把口罩摘下来 , 让我记住你们的样子 。 ”面对陶女士的请求 , 丁新波等护士们立即摘下口罩 。 陶女士仔细端详护士们的“真面目” , 并开心地拿出手机和他们合影留念 。(通讯员高翔 李晗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黎清)
【编辑:余丽娜】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