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为刊印,千里求序,生前未亲眼见到刊刻出版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李宣璋)2021年5月2日 ,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本草纲目》 , 讲述了一代中医大师李时珍花费近30年心血的《本草纲目》的故事 , 一经播出 , 受到网友的热议 。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发现 , 其微博话题#李时珍穿越400年看刊刻版本本草纲目#登上热搜 , 阅读量超7000万 , 很多网友评论 , “经典值得后辈歌颂 。 ”“呜呜 , 中医学生看到这个视频太感动了 。 ”“致敬 , 真的伟大 。 ”
《本草纲目》是我国中医医学重要的典籍 , 传播到国外后 , 更是引发世界的关注 ,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多次引用并将之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 就是这样一本让李时珍花费近30年的医学著作 , 令人遗憾的是 , 他临终前并未亲眼见证刊刻出版 。
本草纲目|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为刊印,千里求序,生前未亲眼见到刊刻出版文章插图
首次采用药物纲目体系分类 , 开本草著作之先河《本草纲目》全书共计52卷 , 近190万字 , 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 , 故以“纲目”名书 。 卷5~52为各论 , 收药1892种 , 附图1109种 。 李时珍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 , 历时二十七载 , 三易其稿 , 终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
可是 , 在当时的印刷出版条件下 , 《本草纲目》所需的刊刻工作量巨大 , 李时珍辗转找了数家书商刊刻 , 都被拒之门外 。 为了让这本书为世人所见 , 让正确的中医药理念传播更广 , 他亲自远赴千里 , 找到明朝当时的文学泰斗王世贞为此书做序 。 有了王世贞的序 , 就能让书商同意刊刻出版《本草纲目》 。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 作者本人生前并未亲眼见证出版【本草纲目|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为刊印,千里求序,生前未亲眼见到刊刻出版】《本草纲目》流传至今 , 版本颇多 。 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 , 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 , 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 , 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 。 李时珍求得王世贞的序后 , 立即找到金陵(现南京)书商胡承龙刊刻 , 此本即为《本草纲目》的祖本 , 即“金陵本” 。
等到刊印刚完成 , 令人扼腕的是 , 李时珍即驾鹤西去 。 他并未亲眼见到这部凝结了自己近30年心血的医学巨著出版 。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 , 《本草纲目》刊印出版后 , 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 。 极大地帮助了后世的医学家在此基础上将本草学发扬光大 。 明朝末年医药学家倪朱谟的《本草汇言》、清朝乾隆年间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与赵学敏同时代的医学家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 , 均是在其学说启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 。
本草纲目|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为刊印,千里求序,生前未亲眼见到刊刻出版文章插图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截图
不仅如此 , 《本草纲目》先后被译为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 , 传播到海外 。 达尔文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 , 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 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 。
时至今日 , 《本草纲目》依然是广大中医专家和学者的必读经典 , 经典永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