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营2021:一次偶像产业的技术换市场( 五 )



创造营2021:一次偶像产业的技术换市场
文章插图

创造营2021:一次偶像产业的技术换市场
文章插图
2019年,中国人均GDP历史性的突破1万美元,选秀节目摩肩接踵,打投金额水涨船高,本应该是本土偶像大放异彩的黄金窗口期,但恰好赶上了产能过剩带来的消费品牌井喷,供需两端提前失衡,偶像青黄不接、整活不断。
无论是音乐、影视还是游戏,文化娱乐产业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不管供给有多少,绝大多数的收入都属于金字塔尖的1%、甚至0.1%。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必然会随着其国力与经济水平提高,这条路日本走过,韩国走过,中国也一定会走一遍。
说好听一点,文化产业的确需要包容与多元;但说难听一点,如果中国偶像产业需要像国足一样请外援搞归化,才能勉强撑起门面,对一个文化大国来说,将是一个多少有些荒诞的景象。

创造营2021:一次偶像产业的技术换市场
文章插图

创造营2021:一次偶像产业的技术换市场
文章插图
[1] 星工场内幕,BBC
[2] “造星工厂”女掌门杜华,时尚COSMO
[3] 日本偶像的真实处境——未来的偶像要往何处去?Nippon.com
[4] 粉丝经济产业报告——粉丝的时代,偶像的黎明,中泰证券
[5] AKB48——21世纪的丑小鸭传说,海尔凯特
[6] 韩国本土爱豆练习生数量突破100万!出道比例不到0.1%,韩娱说
[7] SuperJunior6成员提出解约韩庚“卖身契”曝光,中国新闻网
[8] 起底偶像经纪公司“本土50强”,北京商报
[9] 逐梦演艺圈!日韩模式深挖,中国市场崛起,偶像造星行业深度研究,国金证券
[10] 日本家电产业是深度研究,国君证券
[11] “限韩令”跟踪调查,界面新闻
[12] 邓超老师,我们内娱怎么这样了,36氪

创造营2021:一次偶像产业的技术换市场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