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区|产区优势驱动 酱酒产业开启价值上升期

产区|产区优势驱动 酱酒产业开启价值上升期文章插图
北京商报讯(采访人员 赵述评 实习采访人员 赵丹)4月4日 , “世界核心区 产业首位度——仁怀酱香酒产区品牌推介会”在成都召开 。 此次大会吸引了众多酱酒业内人士 , 对产区赋能下的酱酒发展路径进行了热烈探讨 。
据了解 , 2020年仁怀酱酒产能占全国酱酒产能的85% , 营收占全国酱酒市场的90%以上 。 仁怀酱香酒产区支撑仁怀成为贵州首个“双千亿”强市 , 工业总产值从947亿元到1098亿元 , 地区生产总值从1183亿元到1364亿元 , 产业招商签约总投资359.11亿元 , 到位资金249.99亿元 。
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武表示 , 经过多代人的探索总结 , 中国酱香型白酒可以分为三个区域酿造 , 分别是仁怀产区、泛赤水河流域和全国其他产区 。 仁怀产区具备自然条件及酿酒技术优势 , 所产酱香酒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泛赤水河流域产区泛指金沙、赤水等地酝酿的习酒、郎酒等数十种名优白酒 。 全国其他地方的转型生产区 , 则仿照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酿造酱香酒 。
中国酒业泰斗季克良反复强调 , 离开了茅台镇 , 生产不出茅台酒 。 同样 , 离开了仁怀 , 生产不出好的酱香酒 。 季克良表示 , 1991年第一次提出“离开了茅台镇 , 生产不了茅台酒”时 , 茅台的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一二 , 但过了二三十年 , 茅台营收已近千亿 。
基于目前白酒产业的发展趋势 ,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提出白酒市场的三种热度 , 包括产区热、仁怀热以及酱香热 。
【产区|产区优势驱动 酱酒产业开启价值上升期】王新国进一步指出 , 在产区热方面 , 要坚持不懈地讲生态 , 研究并讲清生态问题 , 从而带给消费者更强的价值感 。 在仁怀热方面 , 仁怀酱酒产区要着力实施文化提升 , 努力将产区文化价值提升到与品质同样的高度上 , 将仁怀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酒文化高地 。 在酱酒热方面 , 仁怀产区则要注重场景和体验 , 激发消费需求 , 拉动消费增长 。
值得注意的是 , 尽管酱酒产区具有发展优势 , 但挑战也一直存在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仁怀市适合酿酒的面积只有87.43平方公里 , 仁怀大曲酱香酒最大产能极限在50万吨左右 。
除了生态承载能力 , 产区企业面临的更大挑战则是对品质的坚守 。 季克良一再强调酱酒品质的重要性 , 现在仁怀人都能说出‘12987’也了解其中的含义 , 但对于酱酒来讲 , 这串数字像是数字化、定型的工艺 , 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
对于酱酒发展 , 李武郑重呼吁 , 要拒绝劣质酱香酒 , 拒绝打着酱香酒的幌子以次充好误导消费者 , 并希望不同层级产区共同努力 ,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 传承经典酿造工艺 , 推动酱酒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