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机械轻响
水面泛起波澜
饲料也跟着打起转儿来
刀鱼习惯吃活饵
我们要模拟出这种形态
戴着偏光镜
顾树信仔细观察
水下灵活进食的鱼儿文章插图
顾树信(左)佩戴偏光镜观察池塘内刀鱼吃食活跃度
并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喂养
今年65岁的他
退休前在靖江水产站担任站长
和鱼类打了一辈子交道
工作时我既参加渔政
又搞水产
那时江刀的数量已经在减少
很担心刀鱼也会步上鲥鱼的后尘
2003年一次长江渔政执法检查时
顾树信意外发现
一条刀鱼在水桶里
生存了十多个小时
这让他萌生了
研究刀鱼人工养殖的念头
几年前他被江之源聘用
为了这条鱼“退而不休”
频繁往返靖江与扬中
可是刀鱼养殖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顾树信告诉采访人员
这种鱼脾气暴躁
是出了名的“出水即死”
长得越大
存活率越低
即使在野生环境下
要长到2两左右的成鱼
恐怕千分之一都没有文章插图
水产养殖箱内人工繁育养殖的刀鱼
刀鱼易受惊吓
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
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失惨重
之前我们有一个池塘
几千条刀鱼
没有一条活下来
刀鱼天敌也多
如今基地正在扩建的露天池塘
都用围网仔细罩起来
提防着白鹭、水鸭子把鱼叼走
养殖刀鱼保留了
野生江刀的特征
小眼睛、长颔、
黑尾巴、白里发金文章插图
养殖刀鱼保留了野生江刀的特征
江之源公司顾问李小网告诉采访人员
基地每年选2次种鱼
专挑身材健壮的“优生优育”
去年到今年
2龄以上的刀鱼有20万尾
计划繁苗50万尾
不少饕客也慕名而来
有上海客人每年来这里吃刀鱼
一要就是二三十条
李小网说
就在前不久
江之源还同上海一家企业签署协议
要让更多人品尝到高品质水产
重现江湖
扬中得名于“扬子江中”
是一座四面环水的江岛
上世纪九十年代
扬中就开始探索江水仿自然人工养殖
如今已逐步成为
江苏特色水产发展的
产业高地与研创中心文章插图
江苏扬中
江之源的刀鱼养殖基地
也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相隔数百米
紧邻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基地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
在这里实现
现代渔业的产学研一体化
顾树信与技术人员
时常骑着电瓶车来往
共同研究刀鱼养殖技术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扬中基地内
有200-300尾刀鱼
已经接近上市规格文章插图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
副主任冯冰冰告诉采访人员
这些鱼他们已经养了3年
目前存活率可达80-90%
冯冰冰说
目前人工养殖门槛还是很高
基地正在反复试验
希望未来将成功的养殖技术推广出去
这些刀鱼在室内已能够较好控制
下一步
我们考虑户外养殖
刀鱼市场需求量大
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
我们希望早日实现人工养殖替代
使它们进入百姓餐桌
江之源的养殖基地是纯淡水养殖
而在上海奉贤
距离海边不足1公里处
上海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的
研究人员则试图用海水与淡水
模拟出刀鱼的洄游生态文章插图
上海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人工养殖刀鱼实验室
施永海细数刀鱼发展历程
2007年
刀鱼野生苗种从长江捕捞引进养殖
2011年
这批刀鱼养成后进行人工繁育 , 获得成功
2013年
首次实现刀鱼全人工规模化集约化繁育
2018年
中心成功培育出26.2万尾苗种
如今
基地内的刀鱼已经养到第五代 , 适应程度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经过从海水到淡水的
盐度刺激驯化以后
刀鱼的品相会好一些
但人工养殖
目前还有一段时间要走
每年中心会有7-8万尾刀鱼苗种
用于增殖放流
- 春节|到急诊科醒酒的市民变少了
- 医疗|长江健康下属郑州圣玛妇产医院通过JCI认证
- 无痛胃镜|胃搬家了!女士常年打嗝
- 刘伟利|长江引航中心南京引航站阳性人员在宁密接次密接核酸均阴性
- 对症治疗|不孕不育谁之过?长江医院医师提醒:夫妻同查怀孕几率提高7成
- 肺癌|激发创新活力!重医附一院“长江医学创新论坛”开讲
- 优生|“护航优生优育”——第三届长江生殖医学高峰论坛举行
- 80后的人生感悟
- 长江医院|长沙长江医院医师提醒:治不孕不育的这些误区要小心
- 三峡罕见照片,真是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