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食用艾叶正当时

来源:运城新闻网
□冯淑萍
说起艾草 , 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 艾草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丝丝相关 。 端午节 , 人们常用艾草“驱蚊虫”、日常生活中 , 还会用艾叶泡脚 , 以及遍布街巷的艾灸疗养 , 让我们对艾或多或少都有了解 。 那么艾究竟是种怎样的植物?它的功效究竟如何?在食用方面有什么样的讲究?
艾草 , 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 , 植株有浓烈香气;叶厚纸质 , 被毛密而厚 , 中部叶羽状浅裂 , 上部叶通常不分裂 , 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 叶揉之常成棉絮状 。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 , 性温、味苦、无毒 , 纯阳之性 , 通十二经 , 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 亦常用于针灸 , 故又被称为“医草” 。
关于艾叶的性能 , 《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 , 生温 , 熟热 , 纯阳之性 , 能回垂绝之阳 , 通十二经 , 走三阴 , 理气血 , 逐寒湿 , 暖子宫……以之灸火 , 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 , 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 灸用艾叶 , 一般以越陈越好 , 故有“七年之病 , 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
艾以全草入药 , 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 是妇科常用药之一 。 用其煮水洗浴 , 可防治母婴感染疾病 , 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还可以制成药枕头、药背心 , 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 , 制艾条供艾灸药用 。 此外 , 艾草亦可作杀虫药或薰房间消毒之用 。 现代研究证明 , 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
艾草食用已有千年历史 ,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对艾草食用都有记载 , 食用艾草具有除湿祛寒、理气血等诸多功效 。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 , 也可以用来包艾叶饺子、煮艾叶鸡蛋、煲艾叶鸡汤等 , 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 不过艾草虽然能吃 , 但食用时要注意 , 艾草一定要吃新鲜的嫩尖、嫩叶 , 老艾草只可晒干后熏蒸泡澡及艾灸使用 , 不可食用 。 这是因为是药三分毒 , 艾草也不例外 , 艾草嫩叶期的药性很低而成熟期的药性较强 , 相对而言毒副作用也较大 , 所以食用艾草一定选择刚发芽的嫩叶 , 而不能选择端午前后成熟的艾草 。 食用艾草时 , 要控制用量 , 要以添加、辅助为主 , 而非主食 。
【艾草|食用艾叶正当时】春暖花开 , 万物萌发 , 让我们一起采艾食艾 , 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